分層落地流動性堪憂 新三板融資降溫引發“跳槽”

2016/07/02 06:11      劉思希 唐茗熙

6月27日,新三板迎來分層后的首秀,分層時代在市場的反復期待中終于上演。從市場整體交投看,一周來的總成交額表現出前高后低的態勢,尤其是創新層企業在成交額中占比逐步下降,與基礎層的分化并不明顯。

并不明顯的分化也使整個市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觀望情緒,數據顯示,新三板做市指數續創去年股災以來的新低。截至2016年6月30日,新三板做市指數上半年累計跌幅為20.38%。

轉板換擋提速

從日趨冷清的交投情況與日益劇增的“轉板”來看,新三板面臨后分層時代流動性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在此背景下,部分新三板公司提速加入IPO軍團。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6月30日,新三板市場公告上市輔導計劃的公司達200余家,其中,進入創新層名單的企業有108家,占比達53.47%;另有94家公司來自基礎層。從轉讓方式來看,協議轉讓的共計105家,占比超過半數。

分層對企業決定轉板與否并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以海納生物為例,公司2014年10月8日掛牌新三板開始采用協議轉讓,當年12月17日起由協議轉讓方式變更為做市轉讓方式,目前也入選了創新層。

去年海納生物以14.58元/股向15名發行對象定向發行不超過679萬股股票(含本數),擬募集資金總額9899.82萬元。而6月證監會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本次IPO募投項目中,公司擬投入約3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

但從資金儲備來看,去年公司貨幣資金翻倍至8457.61萬元。負債方面,海納生物資產負債率從2014年34.67%下降至2015年23.08%,管理層也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資產流動性較好,流動比和速動比均提升。另外,目前流動負債占總負債比重超過80%,但去年應付賬款總額同比下降,公司償還了部分銀行借款,短期借款下降超過一半達到1200萬元,沒有長期借款。而公司與銀行簽訂的融資合同顯示,當前使用貸款額度約為銀行授信的一半。

并不缺錢的“優等生”卻要轉板。對此,卓瑜資本合伙人布娜新對記者表示,掛牌新三板和IPO相互獨立,不少公司都是兩手準備,先申請新三板掛牌,再走IPO程序。

“目前轉板和不轉板其實效果都差不多,但選擇轉板至少存在活下去的希望。“江西一家擬轉板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掛牌以來未取得任何融資,準備的定增預案也是一拖再拖。

融資減量失速

統計顯示,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共實施1569起定增,募資661.8億元。2016年至今,在新三板市場行情節節下挫的背景下,融資功能出現大幅萎縮。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的融資金額更是創下一年來新低。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布的5月數據顯示,5月份新三板市場股票發行225次,融資金額74億元。從發行次數看,5月份發行次數僅高于2月份的208次及去年5月份的151次。融資金額則創2015年5月以來新低,僅為今年1月份融資金額的51.39%。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6月定增規模依舊沒有超過百億,更加值得注意的是,6月206次的發行次數也跌至近年來的低點。

此外,2016年以來持續低迷的市場行情,導致了新三板定增失敗或延期的案例不斷增多,其中不乏創新層公司。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新三板已有82家公司停止實施定增預案,另有31起定增預案被否,該數字已超去年全年的23起;今年上半年有超過90個定增失敗案例,另有198起被延期認購。

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雖然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超過去年同期三倍,但市場融資并沒有相應提升,今年以來共有1400多家公司發行融資約600億元,只相當于去年全年的一半。

“現在新三板融資遇冷已經成為嚴峻的事實。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掛牌企業延長定增付款時間、取消定增計劃,新三板掛牌企業融資越來越難、融資時間越來越長。”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說。

記者注意到,在定增失速的同時,對新三板的拋售也在悄然升溫,“新三板第一投資客”天星資本在近期的兩次拋售更是引發市場不小的恐慌。2016年6月2日,天星資本減持科能騰達6.94%的股份,套現715.6萬元。6月28日,天星資本減持東電創新6.13%的股份,套現近千萬。

流動性有待改善

6月24日,新三板首批創新層掛牌公司塵埃落定,共有953家公司入選。

但記者注意到,創新層正式落地似乎并沒有改善市場流動性,從6月30日新三板的交易額來看,回落到4.74億元,與分層前交易量基本持平。從市場情緒看,新三板在經歷了2015年的瘋狂之后,今年以來的行情不振也極大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并傳導至掛牌及擬掛牌企業。

對此,6月27日股轉公司有關負責人公開表示,掛牌公司分層與解決市場流動性沒有必然聯系;股轉公司高度重視市場流動性問題,目前正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研究解決流動性的措施。

不過在多位新三板業內人士看來,分層后如沒有增量資金進入,新三板整體市場流動性均難以改善,創新層亦無法擺脫流動性的困擾。

中信證券新三板分析師葉倩瑜認為,市場依然處于估值的理性恢復階段。同時有關分層的后續配套政策推出節奏不明朗,大部分投資者由于擔心推出風險而導致市場買盤稀少。

“分層設計上應該進一步體現差異性。”申萬宏源研究所理財研究部總監桂浩明指出,創新層這個政策推出以后,整個成交量并沒有比較明顯的提升,所以光有分層還不夠,這只是市場發展當中的一步,后面還有路要走。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