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掛牌公司募資67.72億 新三板能否承受千億元融資?

2016/07/08 10:27      朱雪娜

定增市場高位回落,發債市場風起,成為新三板掛牌公司融資的新渠道。

新三板自2012年3月以來,就有掛牌公司發債融資的記錄,但時至今日,被火熱的定增市場所湮沒的新三板債市依然清淡如水,而發債與定增在性質、融資規模等方面的巨大差異,致使掛牌公司并不熱衷于發債融資,只是事態變遷,讓發債融資成為新三板的新動向。

定增市場遇冷,新三板融資高臺跳水

繼流動性困局之后,新三板融資困局悄然出現。

Wind統計數據顯示,根據公告日期篩選,今年截至7月6日,新三板市場共實施定增1112次,預計募集資金561.15億元,實際募集資金465.35億元,募資完成率82.93%。而去年同期(20150101-20150706),新三板共實施完成定增1413次,預計募資648.32億元,實際募資610.20億元,實際完成率94.12%。定增規模和實際完成率“雙降”,表明通過定增融資的難度加大。

另據Wind按照月度統計,今年截至7月6日,新三板公司定增共實施完成1667次,共募資727.34億元。從5月份起,增發次數、增發家數、募資總額全部出現回落,下滑趨勢明顯且仍在持續。

1

而與此同時,在今年上半年實施完成的定增案例中,截至7月6日,已有138只個股破發,其中42只定增價慘遭腰斬,跌幅最大者竟高達97%以上,分別是蘇達匯誠(831580)跌97.91%和朗源科技(831249)97.33%。另有489只實施定增的個股尚未有最新成交價,無法計算盈虧。

就在新三板定增融資高位回落之時,另一種融資方式正悄然取得突破性進展。

此伏彼起:定增低迷發債破冰

日前,皖江金租(834237)擬發行不超5年期的30億金融債券獲得央行批準,這也是新三板掛牌公司第一例金融債券。

金融業歷來是債券市場融資的主力和先鋒。金融及類金融機構搶灘債市融資,會不會帶動更多新三板公司發債融資?發債會否成為新三板繼定增之后又一重要融資渠道?

關于新三板掛牌公司發債,據Wind統計,自2012年3月19日順控發展(836242)首次發行新三板債券以來,至今已有17家掛牌公司發行1-6年期債券25次,募資總額為67.718億元,資金用途主要為補充流動資金、固定資產投資、調整債務結構等。與之對比的是,2016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共發債2849次,發行總規模超4.5萬億元!

按債券類型看,其中公司債21起,企業債2起,中期票據2起;從發債期限看,其中1年期3次,2年期4次,3年期13次,5年期3次和6年期2次,票面利率從5.35%-11.0%不等;從發行方式看,其中21起為私募,4起為公募。

發債主體和次數方面,中科招商和云南路橋均發行4次最多,分別募資32.4億元和12.1億元,順控發展2次發債共募資6億元,九鼎集團發債1次募資10億元,信中利1次發債募資1億元。

自2015年叱咤定增榜之后,私募大象再一次雄霸發債榜。在中科招商、九鼎集團和信中利等掛牌PE機構發起的6次發債案例中,幾乎都是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初發行的,發債總額43.4億元,占新三板債市募資總額的64%,且發行規模前五席中,中科招商占3席、九鼎集團和云南路橋各占1席。

這與A股債市中銀行、券商等金融及類金融機構占大頭的情形基本一致,只是新三板發債頻次和發行規模差了N個檔次而已,也缺少了房企的身影。

定增與發債:正選遇冷,備胎如何上位?

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融資方式包括定增、銀行貸款、企業私募債、股權質押等,但定增是最廣泛、最有效、最重要且成本最低的融資手段。

根據規定,新三板公司可在掛牌前、中、后期定向發行融資,時間靈活安排,而股東數少于200人或一年內股票融資總額低于凈資產20%的公司定增具有審批豁免權,可隨用隨發;在定增價格方面,買賣雙方自行商定發行價,定價更為靈活;發行之后,不設鎖定期,購買次日即可轉讓。

定增是通過發行股票進行融資,發債則是通過發行債券來融資。債權和股權不一樣,發債的上市/掛牌公司需要按期還本付息,而定增則沒有此項義務。通常,企業債務融資手段包括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債、可轉債和其他債券等。

換言之,投資者認購定增股票,即成為公司股東,可享受股息分紅等收益,但在股權較為集中的新三板公司,通過增發融資分散股權,并不會對公司控制權產生較大影響;而認購債權則成為債權人,到期償債還本付息,風險較低,利息收入為主要收益。

在定增行情火爆之時候,定增融資成為首選,銀行借貸、股權質押等成為次選,而在定增遇冷、銀根緊縮等情況下,發債也成為企業劣后備選方案。

2014年8月,證監會稱,將發債主體擴大至新三板掛牌公司,全面建立私募債券融資制度,積極研究并購重組債和市政公司債券;2015年末,《新三板公司債發行細則》起草完畢,九鼎投資、中科招商等新三板掛牌公司在上交所成功發行公司債,其中九鼎投資在上交所發行10億元公司債,票面利率為6.03%。

隨著掛牌公司突破7700家,新三板的融資功能已不能滿足掛牌公司日益增長的融資需求。鑒于發債融資具有成本較低、穩定股權結構、流動性較強等諸多優點,大力拓展債券融資渠道、創新債券融資工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顯,讓更多創業創新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實現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大規模的融資。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根據最新修訂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新三板掛牌公司未來或可通過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可交換公司債等實現融資。

發債難堪千億融資之重,定增仍是首選

在定增市場回落、融資難度加大、信貸成本高企的背景下,預計將有更多掛牌公司欲通過發債進行融資。但從現實情況看,掛牌公司發債融資錢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按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發債試行核準制的發行制度,由證監會進行審核,對總體發行規模沒有限制,可一次核準多次發行,資金用途限制較少,可用于固定資產投資、改善公司資金結構、補充流動資金、并購或資產重組等。

但必須明確的是,新三板掛牌公司發行公司債等并非沒有門檻。

按規定,新三板公司要公開發行債券,必須符合相關條件,主要包括凈資產不低于3000萬元、累計債券余額不得超過公司凈資產的40%、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大于公司債券一年利息、債券利率不得超過限定水平等。

其次,發行無擔保公司債獲得較好的投資等級仍然很難,市場認可度、債項級別也不會高。與此同時,對于信用度不高且大多為中小微型的新三板掛牌公司來說,要想發行公司債的難度不小。

此外,新三板公司發債與定增兩種融資方式之間,除了債權與股權的性質不同和成本差異之外,融資規模、成本和頻次的較大差距,也是新三板債市發展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

從九鼎集團、中科招商、信中利等PE機構2015年至今在定增和發債市場的融資規模、次數等巨大差距即可見分曉,而其他行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要想通過發債來募集與定增同等規模的資金,難度可想而知。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