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轉系統公布了最新的主辦券商執業質量結果。數據顯示,在95家(剔除部分因素,實際參評93家)參與評價的主辦券商當中,32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90(含)點以上,37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80(含)-90點之間,16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70(含)-80點,8家主辦券商評價點值在70以下。
至于負面行為記錄情況,股轉資料顯示,6月負面行為一共315條,涉及75家主辦券商。種種跡象顯示,在掛牌企業和主辦券商都實行分層制度的“低迷第二季”,新三板的監管正在逐步加嚴,監管重點也發生著量到質的轉變。
據悉,近日股轉系統內部通知強調:“重要問題說三遍,重大事項查三遍。資金占用報告期期末查一遍,報材料前查一遍,掛牌前查一遍,一經查實,一律不得掛牌。”
一、觸目驚心的新三板大股東占用資金事件
分層制度落地后,掛牌企業已經將近8000家,但是新三板交投依舊低迷。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掛牌企業同比呈現放緩趨勢:4月掛牌596家,5月掛牌491家,6月掛牌249家,截止今天(7月12號)7月僅僅新增74家掛牌企業。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稱,股轉系統對資金占用情況的監管,正從掛牌公司向前移至擬掛牌公司。
據悉,股轉系統要求擬掛牌公司開展項目期后關聯方資金占用事項的自查及整改。包括報告期后至首次申報日前發生關聯方資金占用的,必須于申報前清理,并在申報文件中披露,否則將不具備掛牌條件;首次申報日后至取得掛牌同意函期間,若發生關聯方資金占用的,不再考慮清理情況,一律要求撤銷申報。
今年以來,新三板上屢屢上演的奇葩董事長快遞辭職信、跑路潮、財務數據造假、懲罰主辦券商、約談違規企業高管等事件顯示,監管層正在對大股東資金祭出達摩神劍,以從源頭上清潔整個新三板市場,達到“打掃屋子再請客”之目的。業界認為這很可能僅僅是監管風暴的開始。未來中介機構將要隨企業一同承擔再次出現資金占用問題的風險。與此同時,掛牌審查期間出現大額資金占用的情況將會直接被勸退。
這不,一些“頂風作案”的掛牌企業就光榮上榜了。
7 月 4 日,中國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對山東飛達集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飛達股份,股票代碼:830919))發出《關于對山東飛達集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公告顯示飛達股份在2015年度與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之間發生資金往來,借方累計金額6,932.20萬元,貸方累計金額為3,494.42萬元,2015年末余額為3,437.78萬元;截至2016年5月31日,關聯往來余額為3,298.49萬元。
7月5日,中國證監會河南監管局分別對河南特耐工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百逸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凱雪冷鏈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華麗紙業包裝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出具警示函,原因都是這五家公司涉嫌存在資金被關聯方占用問題。
這其中比較典型代表是“家族企業”百逸達,其董事長楊光輝的一雙兒女——楊曉龍、楊志豪,二人占用公司資金累計達3589.43萬元。
再往回看,2015年5月,時空客公告稱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書。時空客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恩權2015年累計占用公司資金1.86億元,扣除已經歸還的1.2億元,還有6600萬元在繼續占用。隨后不久,王恩權因占用公司資金問題向公安機關自首,并提交辭呈。
2015年12月,鬧得沸沸揚揚的凌志環保(831068)大股東占用資金情況也在新三板市場引起了不少爭議。資料顯示,凌志環保自從在新三板市場掛牌后到2015年10月底,其大股東凌建軍就一直在占用上市公司資金。
二、大股東占用資金原因何在?
中國普遍存在大股東控制上市公司經營的情況,面對白花花的銀子,大股東難免生出占便宜的想法。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在國外證券市場絕無僅有,而我國則風靡整個股市。
股權結構過于單一,內部治理不規范是導致新三板公司頻繁出現股東占款問題的主要原因。同時,對于很多新三板企業的實際控制人或者老板來說,完全沒有適應公司由非公眾公司到公眾公司的轉變,還以為和此前一樣,認為公司的錢就是老板自己的錢,損害上市公司和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這從側面也導致了公司倫理的缺失。
除了新三板公司高管對相關法規和流程認識不完整和不健全外,大股東侵占公司資金或許有著融資艱難的苦衷,并非出于本意,而這種困境短時間內尚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即使日交易額較居前達到千萬元的凌志環保也同樣如此。
啃哥張弛認為,監管存在漏洞和監管不嚴大股東挪用資金一個重要原因;大股東挪用資金侵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是對其它股東的一種傷害。面對更加隱蔽的大股東及其他關聯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況,新三板資本圈記者發現大股東占款金額依然巨大、占款方式也更加隱秘、占款渠道也呈現出此消彼長的趨勢。
三、如何解決大股東挪用資金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目前新三板市場不少家族企業,傳統企業,大股東或者高管挪用資金的現象較為嚴重。以資抵債和以股抵債是資本市場解決大股東占用資金經常討論的方案。
對于以資抵債方案來說,不少抵債進入上市公司的資產主要是難以帶來利潤和現金流的輔助生產系統、難以套現的土地和房屋、回報較少的股權以及商標等無形資產。表面上看,“擺平”占款問題了,但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卻因此下降。
而“以股抵債”的關鍵點在于定價。其“不同于上市公司控制權轉讓或者一般股權轉讓,需要考慮糾正侵占過錯的特殊性,充分體現保護社會公眾投資者及其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
通常來說,寄望大股東主動“完璧歸趙”幾無可能,因為大股東當初占款時,幾乎沒想到過要“原物奉還”。大股東用現金償還占款本是最為合情合理。目前來看,現金還款頗具操作難度。一方面,相當一批大股東及關聯方效益低下,根本無力支付現金;另一方面,鑒于大股東與上市公司的關聯,如果沒有司法介入,寄望大股東主動“完璧歸趙”幾無可能。
新三板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極,以行政手段解決大股東占款的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在我國法治經濟不斷推行的背景下,用法律法規來解決大股東占款問題是大勢所趨。
7月6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業務部下發了有關公司資金占用問題的最新監管決定。掛牌公司發行股票時,如果存在大股東資金占用等情形的,正在核查和整改的公司,暫停備案審查。也就是說,如果掛牌公司事涉大股東資金占用等情形,且尚未解決,企業的定增將無法進行。與此同時,掛牌審查期間出現大額資金占用的情況將會直接被勸退。
嚴厲的監管新政下,新三板掛牌企業家,您聽懂了股轉的良苦用心了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