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主要從事基因檢測的北京源宜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源宜基因)向股轉系統提交了申請掛牌材料,欲將公司推向新三板。資料顯示,源宜基因前4位大股東均有在中國科學院工作或學習的經歷,其中有3人是“80后“。作為一家基因測序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2014年、2015年的研發費用支出還不到30萬。
公開資料顯示,源宜基因為醫療、科研等機構提供基因測序服務,主要開發高通量測序和生物芯片試驗技術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通俗點說,就是源宜基因采用“接單”的模式,在收到研究院、醫院等機構寄的DNA等樣品后開始基因檢測,從而滿足對方的基因檢測需求。源宜基因可以通過研究癌癥、糖尿病等致病基因,直接發現人體基因中是否有遺傳變異。也可以通過基因組測序構造動植物的基因序列圖譜,幫助科研人員進行物種研究。
用基因測序分析評鑒中藥
對于要為“專業人士”提供專業基因檢測服務的源宜基因來說,當然也要有自己拿得出手的項目。據了解,源宜基因完成的基因組測序項目比較有“中國特色”,公司曾研究包括黨參等中藥藥材的基因測序項目,用來評選和鑒定中藥。
源宜基因稱,公司自2012年以來就開始推展對中藥基因組的研究工作,已經完成對黨參、黃芪、枸杞、人參、三七、七葉一枝花、柴胡等多個中藥材基因組及轉錄組測序。公司還與甘肅省農科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對我國主要中藥材產地甘肅省的中藥逐一進行品種的優選和鑒定。 此外,源宜基因還計劃成立中藥基因事業部,未來將“中藥基因”做成公司技術領域的特色。利用國際領先的高通量測序平臺和芯片平臺,對我國傳統中藥品種進行大規模的優選和全國各地區中藥品種的鑒定。
團隊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
源宜基因共有13名自然人股東,其中前4大股東均有在中國科學院工作或學習的經歷。
其中,源宜基因董事長梁永琪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所工作了5年的時間;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張峰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工作近10年;第三大股東李光遠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第四大股東云權政曾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工作了4年。
在源宜基因大股東組成的“中科院幫”中,有三人是徹徹底底的“80后”。公開資料顯示,梁永琪、李光遠和云權政分別出生于1983年、1980年和1986年,“戰隊”中1978年出生的張峰今年也才38歲。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梁永琪持有源宜基因31.11%的股份,張峰、李光遠、云權政分別持有公司17.29%、17.29%和12.96的股權。同時,梁永琪與張峰、李光遠、云權政等5人為一致行動人。
6名研發成員 2年研發費用28萬
截止2015年12月31日,源宜基因共有41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有6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5%。公司有44%的員工是碩士以上學歷,有71%的員工年齡在30歲以下。
此外,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有3名,其中就包括公司的第二、第三大股東張峰和李光遠。另一位核心技術人員張仁綱持有公司4.32%的股權,也是十大股東之一
6個研發人員要花多少研發費用?源宜基因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源宜基因2014年、2015年支出的管理費用為54.4萬元、160.8萬元,其中的研發費分別為4.42萬元、23.4萬元。源宜基因兩年的研發費用加起來僅為27.8萬元。
資料顯示,源宜基因2014年、2015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56.45萬元、883.22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28.87萬元、287.33萬元。源宜基因2014年、2015年的所有收入都來自于基因測序服務。(轉自挖貝網公眾號:wabeiwang)
源宜基因主要費用變動情況(挖貝網wabei.cn配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