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虧損且投訴率居高不下的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新三板正式掛牌轉讓。
2015年上半年萬張保單投訴量,眾誠保險更是以1.43件/萬張成為財險公司保單投訴量排行榜首位。連年虧損且投訴率居高不下的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新三板正式掛牌轉讓,加上此前出資參股設立上海保險交易所、粵財信用保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暫名,以工商注冊為準)等種種動作,業內有猜測,眾誠保險或欲通過資本手段擺脫現下經營困境,以期轉虧為盈。
但不少市場分析認為,眾誠保險舉動,或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三板險企普遍遇冷的現狀與車險市場越發收窄的盈利空間,均在對眾誠保險這樣的中小型車險企業提出嚴峻的生存考驗。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甚至意味深長地直言不諱:“要么轉型,要么死去。”
此外,《投資快報》記者也觀察發現,目前已經掛牌的保險公司交易量不理想甚至零交易的不在少數,而且中小保險公司在三板目前來看更像在展示“已上市”和做大公司“品牌”;尤其在目前的償二代背景下,這些小公司的融資壓力劇增,期望通過新三板“圈錢”補血似乎可沒那么容易。
眾誠保險連年虧損投訴量卻畸高
《投資快報》記者觀察到,作為國內首家由汽車集團發起成立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眾誠保險2011年6月以5億元資金注冊成立,這樣的體量在浩瀚的中國財產保險市場并不算龐大。但這家企業成立至今, 幾乎連年虧損。根據其財報數據,眾誠保險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29億元、6.55億元和10.1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03億元、-1.69億元和-0.82億元。
另一方面,其投訴率也居高不下。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眾誠保險在財險公司萬張保單投訴量及億元保費投訴量中均進入前10位,當年上半年更是以1.43件/萬張的高額保單投訴量位列財險公司排行首位。
主板IPO幾無可能眾誠保險進新三板“引關注”
此次掛牌新三板,將眾誠保險用另一種方式送入了眾人視線。眾誠保險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公司掛牌股票總量為21.78億股,掛牌當日可公開轉讓股份數量為15.26億股,每股面值1元。“很可能是償付能力上壓力過大,股東不愿再繼續注資,所以出于融資需要選擇登陸新三板。”一位保險界資深人士對記者分析著眾誠保險登陸三板的動因,他指出,在我國,如若險企資本金很小且償付能力跌破150%,在業務發展上將會面臨很多限制。
盡管眾誠保險高層人士表示,正式掛牌新三板后,眾誠保險將在新三板交易市場上獲得更公開合理和快速直接的市場估值,推動企業品牌不斷升級發展。更重要的是,掛牌新三板將為公司引進優質的戰略合作伙伴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為公司后續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不確定性很強。”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保險界分析人士指出,“現在整個車險的盈利空間都非常小,不可能一個本身業務不能負擔的企業通過掛牌就能扭虧為盈。即便資本引入有協助的作用,如果人員和業務結構不調整,仍是無用。單純想通過掛牌或上市改善盈利,不可能。”
靠新三板融資“圈錢”生不逢時
上市就能很快圈到錢?過去或許可以,可惜時移世易,如今投資者更關注的是保險公司掛牌新三板后的表現。記者留意到,最早掛牌的保險企業是盛世大聯,2014年12月31日就拉開了保險企業進軍新三板的序幕。從轉讓方式來看,盛世大聯和中恒股份是做市轉讓,其余的都是協議轉讓。
據報道,有媒體統計12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后的總成交量以及融資總額,發現保險板塊在新三板上的資本動作并不活躍。目前12家三板保險公司有成交額的僅有兩家,分別是盛世大聯以及中衡股份。盛世大聯總交易量為1789.1萬股,而中衡股份僅為0 .3萬股。掛牌后完成融資的也僅有三家企業,分別是盛世大聯、華凱保險和中衡股份。其中盛世大聯總融資額度在11家企業中最高,為6732萬元。
中小保險公司雖然融資壓力劇增,若寄希望于新三板成為“補血”主渠道,至少從目前來看不太現實。在已掛牌的中小保險機構中,交易量不理想甚至零交易記錄的不在少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表示,缺乏市場流動性的新三板,目前看來更像是保險機構的展示平臺,寄望于通過新三板融資的愿望,預計短期內仍然難以實現。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