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1日,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下稱股轉公司)數據,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達7809家,其中做市企業1598家,協議轉讓6211家,總市值接近3.1萬億。單從數字來看,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比A股的兩倍還要多。
然而,隨著新三板分層時代的到來,新三板的掛牌速度似乎有所放緩。從5月5日突破7000家掛牌企業到現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僅有800多家企業完成掛牌。與此同時,新三板企業掛牌節奏也呈現波動的走勢。
掛牌門檻提高
目前掛牌新三板的條件為:1、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有限責任公司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存續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2、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3、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4、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5、主辦券商推薦并持續督導;6、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
隨著掛牌企業的日漸增多,股轉公司最近強化了對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的特別解讀。
7月15日股轉公司公告稱,新三板實行主辦券商制度,主辦券商根據市場需要和投資人偏好遴選掛牌企業。在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主辦券商根據股轉公司業務規則,結合自身的收益考量和風險控制要求,建立包括掛牌推薦在內的遴選標準。這類標準一般會高于股轉公司的“底線標準”。
股轉公司表示,支持主辦券商按照市場化原則,根據其推薦、直投和做市業務相關要求,建立和完善自身的項目遴選標準,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在掛牌準入方面,股轉公司稱,將在總結前期審查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細化完善現有掛牌準入條件,研究制定特殊行業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優先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嚴控屬于國家宏觀調控的產能過?;?ldquo;限制、淘汰類”行業的企業。
“股轉公司正在對包括掛牌準入條件在內的各項業務規則進行梳理和評估,進而根據市場發展和監管實踐需要進行調整完善。”股轉公司稱,目前,該項工作尚處于梳理研究階段。后續將根據研究成果逐步對現行業務規則進行修訂調整,待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并履行相關程序后適時發布。
對此,聯訊證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表示,現在所謂的“提高掛牌門檻”是指股轉讓原來模糊的、隱性的、原則性的企業掛牌標準變得更加明晰并且能夠執行。
“這些標準原來是股轉讓券商自己把握,并沒有公開,證券公司這方面的標準一般都比較嚴格,現在可能會更加明確,這是好事。”付立春認為。
中國國際科促會新三板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研究員布娜新表示,這意味著提高門檻存在兩種可能,一是直接修訂相關規章和規則,二是通過增加兜底條款內容來實現提高門檻。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自2015年以來,券商就開始逐漸提高新三板擬掛牌項目和做市項目門檻,并且收費也在提高。
北京一家新三板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告訴記者,新三板掛牌數量已經大幅提高,接下來監管層更在乎提升質量。 目前的新三板正在以時間換取空間,以便讓更多的優質企業來新三板掛牌,同時也讓這些企業留在里面。
企業退出悄然升溫
記者注意到,在掛牌門檻提高的同時,企業退出也在悄然升溫。
6月30日,朗頓教育和中成新星未能在延期時間內發布2015年年報,觸發摘牌條款。
對此,股轉公司在6月30日晚間發布的公告中稱,此次實施強制摘牌,是加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將對市場產生警示效應,將對不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存在重大違法違規并觸發退市條件的掛牌公司采取“零容忍”,堅決予以摘牌。
股轉公司還表示,將在總結監管實踐的基礎上,加快制定出臺掛牌公司終止掛牌的實施細則,建立常態化退出機制,實現市場優勝劣汰,提高掛牌公司整體質量,提升市場規范程度,促進新三板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據統計,從2015年1月1日至今,新三板共有33家退市公司。其中,因轉創業板而退市的企業有3家;因被收購而退市的企業有9家;因無法披露年報而主動退市的企業有7家;因無法披露年報而被股轉公司摘牌的企業有2家;因公司需要而主動退市的企業有12家。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上半年退市的11家企業大部分是由于經營管理不善,不符合信息披露及監管要求。
對此,布娜新表示,今年是監管年,也是新三板的分層元年,所以必須加強對市場的管理。
付立春預計:“未來新三板企業退市將實現常態化,這是解決掛牌企業質量參差不齊、保證新三板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
目前的新三板依然處于陣痛期。布娜新表示,淘汰機制雖然殘酷,但也更有利于優秀企業脫穎而出。他認為,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從納斯達克經驗來看,優秀企業的誕生都是基于:技術的進步,政策的支持和股權投資制度的成熟,這些條件中國都已具備,優秀企業的誕生僅僅是時間問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