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封喉!風控出問題,券商將吊銷保薦牌照,深交所對“PE+上市公司”動真格!
面對新三板市場的各種不規范行為,自從今年上半年以來,證監會和股轉系統對券商行為的規范進行了更加嚴格的梳理。在掛牌企業實施分層的同時,對主辦券商也執行分層標準。
總體上來看,券商的負面行為呈現出逐月下降,6月份的數據顯示,大約80%的券商在當月被監管層點名并記錄在案。這其中,主辦券商手中的“熊孩子”,做了不少“貢獻”,堪稱“神補刀”。
比如睿安特(834847)90天內被主辦券商國泰君安發2次風險提示。據悉,睿安特(834847)早在公告要定增之前,就已經收到了定增款,這種不合規的事也是主辦券商國泰君安在對公司檢查中被發現,當然睿安特定增最終“歇菜”,募到手的2750萬錢只能乖乖退回。
國泰君安稱,睿安特年報中出現21次關聯交易都未履行正常手續,公司第一次募資更是出現多處違規,而且主辦券商毫不知情。
再比方說眾益達(833974),目前該公司已經暫停生產,只留下20位員工維持公司基本運轉。但這一事件眾益達此前并沒公告,而是在主辦券商申萬宏源發現后,才發布了風險提示公告。
新三板上的“熊孩子”調皮搗蛋,坑苦了自己的“輔導員”老師,也搞得股轉主任“焦頭爛額”,證監會校長更是怒目而視!
所以就有了下面這些最新“班規”和“軍紀”!
1、再不重視合規風控,券商將吊銷保薦牌照!
在日前證監會舉辦的相關培訓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就強調,合規的問題一定要重視。他指出中介機構一定要堅守合規底線,尤其涉及到投行業務,合規一定要覆蓋;對欺詐、嚴重不履職、不盡責,要嚴肅處理;對表現惡劣、問題嚴重、履犯的機構投行業務牌照可考慮收回牌照的措施。
也就是說投行業務再不重視合規風控體系建設,券商就有可能被撤銷保薦業務牌照。這一招可謂是一劍封喉,革了保薦機構的命!
針對一些機構機構大量從事通道業務、非標融資類業務,提高融資成本,部分機構設計的比較復雜、不透明的產品,進行監管套利、政策套利,未真正創造社會價值的現象,李超指出并強調通道業務遲早會消亡,因為這主導了金融扭曲。
針對保薦機構在IPO環節中,“審慎核查不足,專業把關不夠,出具的保薦書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等行為,監管當局正在考慮將保薦業務納入證券公司的整個風險控制體系之內,處罰措施將升級為“撤銷保薦業務牌照”。
目前監管層已對13家保薦機構進行專項現場檢查,全面檢查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風控合規體系建設,二是抽查已經被否、撤回的IPO項目的執行情況,關注證券公司執業的合規性。重點關注執業質量多次出現問題的保薦機構,發現嚴重違法違規會移交稽查局立案調查。接下來還會對新一批保薦機構進行現場檢查。
2、深交所對“PE+上市公司”等熱點題材動真格!
深交所今日(7月26日)在其官方微博發文指出,針對“虛擬現實”、“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資本系或合伙企業入主上市公司等熱點題材,保持高度敏感,督促公司準確、完整地披露具體情況和對公司的影響,并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揭示,同時細化停牌冷卻、內幕交易核查制度,果斷遏制市場炒作。
深交所在其《落實全面監管 著力提升監管效能 ——深交所貫徹依法從嚴全面監管之三》一文中指出:面對日益活躍的并購重組市場以及暴露出的問題,深交所將持續加強監管“忽悠式”重組、“跟風式”重組,加大重組方案問詢力度;密切關注市場傳聞、媒體質疑和投訴舉報,及時發函問詢并要求公司說明及披露。
比如,針對媒體質疑暴風科技(300431)31億的高額定增收購的估值合理性的合理性問題,深交所也在其官網上發布了對于暴風科技的重組問詢函,其中提到了諸多收購公司估值的合理性以及披露的合規性問題。
作為去年A股市場妖王之一,暴風科技可謂是出盡了風頭,當不少人都在稱贊劉詩詩身家爆增之際,深交所一則問詢函讓不少人為這部分股權能否順利實現感到擔心。而現在暴風科技的股價走向,已經給出了答案。
再比如,去年10月7日,文化長城與天津市優勢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優勢資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優勢資本將圍繞上市公司的轉型發展戰略,以專業團隊全權負責公司的戰略及并購事宜。
根據協議內容,優勢資本和公司雙方擬聯合成立并購基金,首期規模約20億元,主要投向與境內外在線教育等相關的公司。但初次公告半年后卻僅透露“無實質性進展”,創業板公司文化長城因此于今年3月30日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被要求就設立上述基金的協商及審議過程和未獲進展的原因進行補充說明。
管你是“優勢資本”還是“劣勢基金”,只要你不作為,搞忽悠式重組并購,監管層就和你玩真的!這次,給深交所點108個贊!
以下為深交所《落實全面監管 著力提升監管效能:深交所貫徹依法從嚴全面監管之三》全文:
落實全面監管方面,重在主動擔當,積極履責,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全鏈條、全方位加強監管,不斷提升一線監管的嚴密性和有效性。
第一,刨根問底,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覆蓋面。
監管問詢是上市公司監管工作的重要方式。年初以來,面對日益活躍的并購重組市場以及暴露出的問題,深交所持續加強監管“忽悠式”重組、“跟風式”重組,加大重組方案問詢力度。截至6月30日,共公開重組問詢函185份、關注函274份、年報問詢函186份。
在上市公司2015年報事后審核期間,共發出近千份監管問詢函,對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會計處理合規性、信息披露合規性、資金占用、三會運作、標的資產業績承諾實現情況等六大問題進行重點關注。
對于年報審核中發現的業績預警披露滯后、違規占用資金、重大會計差錯更正、重大交易未履行審議程序、關聯交易未披露等違規行為,及時采取紀律處分和監管措施。
第二,聚焦熱點,用足用好監管手段。
堅守監管本位,切實履行一線監管職責。為妥善處理欣泰電氣退市事件,認真制定全面預案,從退市風險揭示、二級市場交易、投資者投訴咨詢服務等方面明確工作措施。針對萬科、康達爾等熱點事件,密切關注市場傳聞、媒體質疑和投訴舉報,及時發函問詢并要求公司說明及披露。
“萬科股權之爭”以來,共向萬科及相關方發出各類關注函、問詢函、重組問詢函、監管函18份,督促上市公司及相關股東充分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第三,針對“虛擬現實”、“石墨烯”、“人工智能”、“PE+上市公司”、資本系或合伙企業入主上市公司等熱點題材,保持高度敏感,督促公司準確、完整地披露具體情況和對公司的影響,并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充分揭示,同時細化停牌冷卻、內幕交易核查制度,果斷遏制市場炒作。
針對“特力A”股票6月底再度連續漲停等情況,要求公司停牌核查并披露相關情況,嚴控市場炒作和操縱。針對重大異常事項,督促獨立董事、保薦機構、會計師等市場主體發表并披露專業意見。
第四,精準發力,提升市場交易行為監管針對性。
密切監控各類異常交易行為,不斷加大實時盯盤、電話警示等一線監管措施力度,精準鎖定異常交易賬戶,嚴格執行遞進式監管措施。采取電話警示、書面警示、盤中限制交易、約見談話和盤后限制交易等監管措施540次,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強化對“天價股”及“萬科A”、“欣泰電氣”等重點股票監控,強化敏感時點實時交易盯盤,緊密跟蹤疑似程序化賬戶交易,全面維護市場秩序。
第五,全面防控,有效化解公司債券風險。
針對發行人年報披露業績虧損、評級下調等情況,及時對相關債券采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措施。嚴格執行公司債券信息披露第38號準則,強化公司債券年度報告事后審核,重點關注行業宏觀情況、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募集資金使用及增信措施執行效力等事項。
針對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等情況,共發出年報問詢函30余份,敦促及時披露補充更正公告,監管函20余份,要求限期整改。
強化風險排查和風險監測,多次組織對企業債、產能過剩、房地產等行業系統排查工作,要求受托管理人派息兌付前一個月了解發行人資金籌備情況,提前掌握潛在違約風險,及時啟動風險應急流程。
加大投入,完善市場監管基礎設施。充實市場監察人力配置,全面改造升級智能化監察系統,運用大數據處理和文本挖掘技術,總結異常波動監管中的經驗和教訓,優化報警指標體系和模型,全面提升市場監察能力。
第六,積極協同,提升信息共享和監管協作。
加強交易所間跨市場監管合作,順暢信息數據共享綠色通道,防范跨市場、跨產品交易風險。強化與證監會稽查局、機構部、私募部、中證監測、中國結算等機構監管協作,建立更加豐富和完善的數據交換接口,推動整合開戶、交易、持股、資金、場內杠桿、程序化交易等信息,充分發揮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能。通過盤中“綠色通道”、盤后數據交換等方式及時溝通市場情況,實行期現聯動篩查異常交易賬戶。
近期,深交所深入行業和各地區市場一線開展調研,邀請境內外各類機構和交易所同行交流探討,認真研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與規范運作、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交易風險預判和防控處置等重點監管課題。
據悉,接下來,深交所將認真按照中國證監會年中監管工作會議要求,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根本理念,與市場各方力量一道,加強監管,夯實基礎,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功能,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作用。
3、結語:新三板市場的參與者都在如履薄冰、謹慎行事
新三板走到今天很快,有成績也有不足。在掛牌企業迅猛增加的同時,新三板正在由追求數量到重視質量轉變,掛牌企業數量最近3月呈現出下降趨勢,Wind資訊終端顯示,5月掛牌企業為496家、6月新增掛牌252家、具體到7月,截至今日(7月26),新增掛牌企業185家,撇開本月最后的幾天掛牌數量除外,掛牌數量還不及5月的50%。
酷暑難耐,這個夏天。然而,這個夏天,新三板市場卻讓各方參與者感到刺骨的寒冷。比方說定增市場遇冷、讓人抓狂的流動性、創新層和基礎層企業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新三板并購業務的興起、類金融機構和新三板的愛恨糾葛……
種種跡象表明,新三板市場的參與者、監管者都在如履薄冰,謹慎行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