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劉偉:推動AI與實體經濟融合

2016/08/26 17:36      秋榮

人工智能熱浪來襲,將成為下一輪產業革命的驅動力。在今年“兩會”提案中,已有兩會代表把目光聚焦到了人工智能上。

記者獲悉,在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600728.SH)CEO劉偉的提案中,就有兩份提案與此有關。

國務院在此前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確表示了中國成為AI強國的雄心,提出2030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任務。

劉偉建言,政府從戰略層面加強頂層設計,企業從底層應用提速發展,布局產業生態。為了釋放人工智能帶來的經濟潛力,各界需要合作推進AI行業的發展,推動AI與實體經濟融合。

“人工智能的發力需要深度和廣度。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人工智能需要邁過商品化鴻溝。十九大報告中在提到‘人工智能’時,強調與‘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正是要推進人工智能在應用層面落地。技術和數據本身需要找到有價值的場景進行應用才能形成產品或解決方案,實現價值。”劉偉表示。

“目前我們還處在人工智能的應用早期,已有大量可以與現行人工智能結合的行業與領域,比如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等。”劉偉稱,“尤其在實體經濟,還有許多細分領域需要進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能力,對細分行業的流程進行重整,通過數據和應用的不斷優化,分場景逐個突破,最終形成人工智能社會的新版圖。”

“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數據開放,另一方面要促進企業、高校、公共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換,推動合作及共享,為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培育世界一流的土壤。”劉偉表示,“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也為開發者和政府對于數據治理提出了新的問題,需在數據開放和隱私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從而增強人工智能領域的信任。”

劉偉建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應該運用新的思維、新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從源頭和整體規劃上加強城市交通治理,讓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新時期城市治理的一劑“猛藥”。

例如,面對增長迅速的海量數據,可大力推廣和部署“城市交通大腦”,用人工智能管理城市交通,將所有人、車、路信息都接入系統,采集、調度、管理等都由“城市交通大腦”指揮完成。實現城市車輛基本無人駕駛;交通管理系統基本無人操作,人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感覺不到擁堵的存在。

事實上,目前已有人工智能企業研發推出了“城市交通大腦”并在相關地區落地應用,成為時下城市治堵的有力武器。

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各大AI應用場景中,主要還是以BAT為代表的三巨頭在全力布局。

其中,百度在AI領域已深耕五年之久,已形成了一個平臺體系,即百度智能云和百度大腦。阿里也在2017年推出“NASA計劃”和承載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騰訊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中,旗下有AI Lab、優圖實驗室和微信AI實驗室三大機構。

而據合享匯智信息科技集團專利咨詢事業部今年2月發布的《2017年滬深A股人工智能企業專利統計分析報告》顯示,A股市場有超過80家上市公司已涉足人工智能領域,集中在信息服務、信息設備以及機械設備行業。其中,創業板公司最多,為31家;中小企業板和主板企業數量相等,都為26家。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