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轉系統隋強:新三板獨立市場設計方向不會變(附實錄)

2016/08/28 16:23      韓廷賓

挖貝網訊 8月28日消息,今日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金融研究所聯合中國新三板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新三板發展戰略高層論壇”暨《中國新三板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

對于新三板下一步發展,全國股轉系統副總經理隋強表示,新三板的未來發展有三個方向不會變:一是市場化方向不會變;二是法制化方向不會變;三是獨立市場的設計方向不會變。

隋強表示,新三板到了再次思考、再次出發、二次創業的關鍵階段,從以往量的成長到質的提升的階段 ,希望在座的各位保持信心,對于新生市場而言,走到今天的地步挺不容易。 

以下為演講實錄:

新三板很年輕,走到今天,如果要回頭總結經驗,創新是重要的經驗和特色。其實看今天的新三板市場,會發現,很多名詞都是全新的。比如,掛牌而非上市,比如叫交易場所而非交易所,比如叫公開轉讓而非公開交易。這些概念本來就是創新安排,大家回頭來看,現有的制度安排和我們熟知的傳統交易所的上市安排、上市公司監管體制安排是不一樣的?,F在在推進法治政策,現在左右證券市場基本法是證券法,他對企業如何利用資本市場,上市發行有固定的制度安排。但是我們發現,這套制度安排是針對成熟的規范的企業,甚至早期階段是針對國有企業來設置的,并不適合中小企業。所以全新的制度設計從理念上,概念上做了突破。從今天來看,支撐市場快速起步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到了今天地步,突然發現有些概念變得似是而非,比如他是場內還是場外市場,是上市公司還是掛牌公司,是公眾公司還是非上市公眾公司……這些概念交疊在一起,到了這個階段,又成為這個市場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但無論怎么說,這些問題的產生都為我們下一步發展提供很好的基礎。下一步新三板的發展,盡管面臨著很多問題,但是我們方向上是不變的。

三個方向不變:市場化方向、法制化方向、獨立市場設計方向

方向在哪里?我個人認為,在于幾個層面:市場化方向不會變,法制化方向不會變,獨立市場設計方向不會變。在這個原則下,這個市場到底是場內市場還是場外市場,是公開市場還是私募市場,這些概念性的東西我們都可以拋開。

很多人問我,新三板在全球范圍內,到底可以和哪個市場類比?從我的實踐經驗來看,很難和任何一個市場相比,將來我們拋棄既有、傳統的理念,基于如何服務好創新型、創業型中小微企業主題,進行制度設計。不管它是什么,我覺得這是我們目前必須要做的事,回頭講,跳出概念的窠臼,會發現處處碰壁、處處難受。比如,場內市場還是場外市場,大家說得清楚區別嗎?說不清楚。從市場角度來講,從經紀人市場、從做市商市場、到拍賣市場這個階段,傳統投資角度對我們看待這個市場是有幫助的。靜態角度來講,服務中小企業聯盟可以設定一種準入條件,但不要忘了市場在發展,企業在成長,更重要的是能否圍繞中小微企業特性的需求,構建持續融資基礎,我認為比概念更重要。 這套融資機制是否是交易所那套,納斯達克那套,大家不要忘了我們在中國,中國有中國的法律體系,我們將來不會過分強調概念,我們更重要的以服務中小微企業市場成就的角度來看,進行制度設計。所以我們方向不會變。

 不應把新三板對標A股市場

任何市場都非憑空而來,特別是新興的市場,是在既有的市場格局下誕生出來?,F實的困境在于人的思考路徑,包括投資路徑,往往是把成功的一級市場作為對標對象。我個人覺得最大難題,在看待新三板市場,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問題,我個人看法,可能對標對象是錯的。我和很多朋友交流發現,針對這個市場,比如流動性問題分析,對標的都是交易所市場,有人說交易所市場全世界換手率最高,因此有人說是流動性最好,我恰恰不認同這一觀點,評價流動性有很多指標。至少從穩定性來看,滬深交易所流動性是最差的。新三板流動性水平應該保持在什么情況下,這個市場的投資機構參與市場的目的在哪里。從這個意義上講,突然發現,評價新三板,用傳統交易所眼光來看,是千瘡百孔的。因此當我們市場建設者在建設市場,希望把他建設成能夠服務中小微企業,服務機構投資者為主市場的時候,會發現,博弈對象可能是全市場所有的產品,這就是現實的困境。新三板到了今天這個時刻,可能需要大家認認真系統思考,特別重要的是,從傳統思維中跳出,看待這個問題,當然中國市場往往容易兩極化,現在在強化交易所融資功能,這個提法有損偏頗,只強調融資不強調投資,誰來?從這個意義上,發現,交易所可能是交易過度,回頭看新三板,可能是交易不足。我個人認為交易目的主要有兩個層面,首要目的是有效引導投資,第二,有效退出提供支撐。 這是問題的兩個層面,缺一不可。

中小微企業特點是小弱差,但可能背后帶來高成長性,從這個意義上,會發現,新三板市場是一個高度包容的市場,在這個市場,無論是成熟的企業、剛存續滿兩年的企業都能找到,規模很大的企業可以找到,兩人的企業也能找到。針對這里的企業要如何服務好,無論是交易安排,交易制度設計,分層管理等,都是全新的市場。如果說規范和發展問題同步推進會更好,但在我們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希望,規范以后再推出,可能是沒有問題。

私募基金參與做市 有望年內推出

下面要說下,我們下一步基本的考量,核心制度和大家進行交流。第一,圍繞市場分層差異化制度安排 ,我們正在研究,這個方向性我們還是要做的。第二,怎么有效促進交易達成 ,我們除了改革我們現行的交易方式之外,我們近期有個比較大的工作,就是私募基金作為做市商,我們前期的基本工作已經完成,年內制度推出應該沒有問題。 我們也圍繞這個在探討,比如我們市場準入方面,投資者適當性問題管理方面,我們用傳統的資產指標來評價,用證券市場來評價,有沒有更好的評價指標標準。市場還有種聲音,投資者門檻從五百萬降到三百萬到一百萬,我們也可以探討。但是堅持機構投資者市場的方向不變。另外,QFII和RQFII參與政策很快推出,還有公募基金入市問題。 講一個政策訴求很容易,但是如何落地,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公募資金這么大的體量,配置什么樣的資產,市場的流動性水平和整個投資標的規模能不能支撐公募資金來參與,這是實踐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數據監管:中介機構類型全覆蓋 所有業務類型全覆蓋

最后一個方面,監管層監管是我們必須要考量的問題,我們可以構建一條符合新三板發展特性的制度安排,比如說對二級市場交易監管,對掛牌公司的監管,這不能簡單比同對上市公司監管。首要是規則,法制上首先建立了規則監管,規則要一致,第二機制要明確。在這個監管過程中,市場的自律,交易所的自律監管,與中國證監會的行政監管,與證監會之上的法律行政監管要形成協同機制,涉及到市場多方,市場參與方,新三板公司等這是一整套。最后更重要的是基礎設施。今天我們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已經8800多家,年底到一萬家,什么概念,我們監管層四十多個人,一人管200家。如何支撐監管,在現在條件下,大數據監管提供了可能性。從過去傳統以人監管員的監管方式,轉向以技術為支撐的監管方式 ,這是我們可以做的,而且我正在帶隊做這項工作。將來我們要實現兩個覆蓋,中介機構類型全覆蓋,所有業務類型全覆蓋,都是在大數據監管下完成的。 中介機構包括主辦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流程包括所有的業務。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方向。大家知道,我們在推主辦券商工作底稿的電子化存管。

總的來說,市場到了現在,我們有清楚地認識,到了再次思考、再次出發、二次創業的關鍵階段,從以往量的成長到質的提升的階段 ,希望在座的各位保持信心,對于新生市場而言,走到今天的地步挺不容易。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