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三板持續擴容、行情低迷、流動性不足,今年股權質押明顯升溫。截至8月29日,共發生了1497起股權質押融資案例,而去年同期只進行了308次股權質押融資,同比增長386.03%。隨之而來的是日益突出的新三板股權質押風險問題。 智庫君在《供需兩方冰火兩重天,股權質押會成為新三板融資新亮點嗎?》一文中說過,目前新三板股權質押的最大供給方——銀行,由于風險事件爆發數量增加,已逐漸收緊其新三板的股權質押業務,互聯網金融平臺將會是接下來新三板股權質押權方的主力軍。然而互聯網金融風險偏好較強,風控意識和能力比銀行等大型機構弱,更可能會在新三板股權質押上埋下定時炸彈。 進行新三板股權質押業務到底會有哪些風險?
擦亮雙眼辨別風險所在截至8月30日, Choice根據質押日股價和當日股價的波動比例統計,新三板的股權質押事件中已觸及預警線的事件為9起,占股權質押事件比例為1.04%;達到平倉線水平的事件為35起,占比4.04%。這些風險都是怎樣的?
對于質押方而言主要有兩方面的風險。
第一,現金流危機持續,無法償還貸款。企業進行股權質押的目的是獲取短期的經營現金流,然而許多新三板公司屬于成長型的中小企業,經營能力極不穩定,通過股權質押融資獲得經營資金后未必能夠解決經營困境,因此非常有可能重復陷入經營現金流困境。這時,企業面臨無法按時還款的風險,導致股權無法解押。
第二,股價下跌不能及時補倉導致公司股權變更。新三板企業股價不設漲跌幅,在股價波動沒有限制的狀態下,股價跌幅超過平倉線便會觸及補倉機制,不能及時補倉將會喪失股權所有權。對認真經營的新三板企業家而言,股權變更是最不愿看到的結果,然而公司股價無法控制,特別是對于做市轉讓的企業,稍有經營問題、財務問題等負面新聞爆出都有可能使股價跳水。
對于質權方而言,風險主要是股價跌破補倉線,但質押標的物不能及時變現。目前,新三板股權定價未能公允,質押股權無法順利在二級市場拋售時,質權方將被套牢。此外,企業財務造假、借款人道德問題也是質權方面臨的重要風險。對大股東的股權質押尤其需要謹慎,如東田藥業質押全部股份后摘牌,導致質權方利益崩潰。
面對風險,需要從控制和應對兩個方面思考優化措施。
控制風險,防患于未然
目前新三板的質權方機構主要沿用A股的控制機制來進行股權質押風險防控,然而新三板市場與A股的企業大有不同,需要找到適用于新三板的控制方法。
首先,預警線和平倉線的設定標準是因質權人而異的,當互聯網金融大舉進軍新三板股權質押之時,預警線和平倉線作為風險提示指標,設置的標準應該比過去擁有更高風險承受能力的大型機構嚴格,以避免互聯網金融機構無力承擔嚴重后果。
預警線提醒你準備好補倉費
今年4月,品尚匯爆出侵犯商標權,被判處賠償商標侵權1500萬元及訴訟費15萬元的負面消息,7月復牌后股價暴跌35%。復牌前公司股東信中利質押其所持的股份445.6萬股,占8.14%,質押期為3年。復牌后由于股價暴跌,信中利此股權質押事件觸及預警線。這是常見的股價因負面消息大幅下跌觸及預警線的案例,預警線提醒質押方要提前做好補倉的心理準備,一旦股價跌到平倉線就需要追加保證金,由品尚匯這一個月來一路下跌的股價走勢來看,未來非??赡苡醒a倉的需求。
平倉線上無法補倉后果嚴重
新綠股份是一家十分任性的公司,實際控制人進行過的股權質押卻不進行披露,主辦券商操碎了心,連忙發布股權質押風險提示公告。7月復牌后,新綠股份股價立即大跌46%,年迄今跌幅達73.59%,觸及平倉線。公司表示自己是經驗不足,不知道該要及時信披。目前新綠股份由于財務數據不實,正在面臨嚴格的財務調查,財務總監辭職,半年報無法按時披露等風暴停牌中。公司前途未卜,更別說掏錢出來補倉了。
新綠股份案例提醒各股權質押權方,做股權質押業務時要做好全面的財務調查和股東個人征信調查,以免成為倒霉的接盤俠。若新綠股份無法補倉,那么質押權方只能把股權放到二級市場拋售,最終可能導致股權的變更的后果。
交易雙方需要套路也需要真誠
質押人方面,目前政策對于股權質押融資的資金使用方向沒有作要求,這就給質押人的資金用途很大的自由,質押人可以用股權質押后的資金做任何事情,這使得很多“不務正業”的股東動了歪腦筋。比如當退出困難時,通過股權質押來實現套現。要控制此類情況的發生,需要監管政策的規范和完善。
質權人方面,首先最好以企業的成長性為甄別的前提。成長能力強的企業,特別是具有技術優勢和政策利好優勢,同時盈利模式清晰,現金流穩定,較為具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企業的經營現金流斷流。同時,有明星PE入股,或者是股東能提供可靠擔保亦能夠作為選擇企業的標準。
除此以外,對不同類型企業股權定價時,各指標權重的選取應該有所不同。傳統企業的股權定價時,凈資產價值的考量權重應該最大,而對于輕資產的企業如互聯網企業,股權定價宜更多參照首輪外部機構股權融資價格。
總之,新三板股權質押風險處處埋伏,雖然總體上的風險不大,但由單個企業的特殊原因引發的風險卻不容市場忽視,在通往更健康高效的股權質押融資路上,無論是監管層、質押人還是質權人,都需要帶著警惕的心上路。(挖貝網轉自新三板智庫微信號:xsbzhiku)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