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做市商遭調查 券商提前感受寒意

2016/09/12 10:32      趙怡雯 胡程平

108_3901523_af9b5d60f4478ca5bd3d3dd30478e1e3

作為新三板市場上最大的做市商,中泰證券成為首家因新三板問題而被公開通知立案調查的券商,也是今年以來第四家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券商。中泰證券自身正處于IPO排隊進程中,一旦遭遇處罰,其上市進程將受到影響。

繼興業證券、西南證券、中德證券之后,又一家券商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9月6日晚間,中泰證券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因涉嫌違反證券期貨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盡管中泰證券沒有公布被調查的具體原因,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立案可能源于公司的新三板做市業務。一旦成真,中泰證券將成為首家因新三板問題而被公開通知立案調查的券商。

《國際金融報》記者查閱Wind數據后發現,截至9月8日,藝創科技、眾信科技、金立達、華譽物流、大千陽光這5家尚處于待掛牌的“準新三板”企業的主辦券商均為中泰證券。而由中泰證券擔任主辦券商的新三板待審查企業更是多達61家。

另外,截至2016年9月7日,中泰證券累計輔導掛牌企業403家,其中做市轉讓企業101家,協議轉讓交易企業302家。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調查是否對這些企業產生影響。

分析人士稱,由于新三板做市并非保薦制,不適用于保薦業務管理辦法,因此中泰證券承接的IPO、再融資項目不受影響。

“三板大佬”撞監管槍口

2014年8月,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啟動,中泰證券是最早一批參與新三板做市轉讓的券商,目前做市轉讓股票達到303只,是做市數量最多的券商,做市股票總市值達到2220億元。這樣一位“三板大佬”究竟陷入了怎樣的泥潭呢?

在公告中,中泰證券表示,公司將全面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工作,同時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正常。

9月8日,據知情人士稱,中泰證券總部下發通知,稱經過與證監會相關部門進行了及時、充分的溝通,目前已接到會里確認,保薦業務及三板掛牌推薦業務均正常進行。中泰證券自己的IPO申請也在正常審核狀態。

盡管中泰證券沒有公布被調查的具體原因,但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立案可能源于公司的新三板做市業務。

據悉,做市業務是公司作為做市商以自有資金、股票與投資者進行二級市場交易的業務,主要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并增強市場穩定性,屬自營業務范疇。

9月2日,股轉系統發布監管公告稱,因對聯科股份的違規事實未能審慎、恰當地發表意見,沒有做到勤勉盡責,全國股轉公司對中泰證券采取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的自律監管措施。在此之前,中泰證券的另一個新三板項目ST鑫秋也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

做市商制度亟待改革

上海一位私募機構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此前券商作為做市商所進行的做市業務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的幾乎沒有,而券商被調查更多的是因為作為新三板企業主辦方,沒有及時披露企業的違規事實。

北京一位券商新三板業務人士表示,如果是做市出現問題,則可能涉及報價不規范、操縱股價、妨礙其他做市商做市,以及利用內幕交易參與買賣等。而信披和擔保違規等券商督導問題,更多的屬于保薦業務,并非做市業務。

“新三板有專門的主辦券商管理辦法,并非主板IPO的保薦制,不適用保薦業務管理辦法。”該人士向記者指出,因此這對于目前中泰證券的主板保薦業務不會有太多的影響。

證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日,中泰證券擔任保薦機構的IPO排隊企業共有21家。

然而,中泰證券目前自身也在排隊IPO,公開信息顯示,中泰證券目前的IPO審查狀態為“已受理”。如果調查后發現確有違規現象,那勢必對IPO相當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自2014年8月引入做市轉讓制度已有兩年時間。數據顯示,目前近90家做市商為162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提供做市服務。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做市商制度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尚存較大改進空間。暖流資產投資總監魯強表示,從做市商制度的完善路徑來看,除了逐步擴大做市商范圍,逐步向更多機構開放做市商資格,以提高股權的分散度,提升流動性水平之外,還應該在避免大筆交易對做市交易價格形成沖擊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此外,與做市交易制度相匹配的監管制度也應當進一步完善。

券商日子難熬

除了監管的收緊,慘淡的行情也讓券商在初秋便提前感受到了陣陣“寒意”。

截至9月7日晚間,25家上市券商公布2016年8月經營業績。統計顯示,25家上市券商8月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2億元,較上月175億環比下降7%,累計實現凈利潤67億元,較上月75億環比下降11%。

營業收入方面,國泰君安(17.35億元)、中信證券(14.50億元)、華泰證券(14.16億元)位列前三,第一創業最低(1.46億元)。從環比數據來看,各上市券商分化較大,太平洋環比增幅最大(80%),其次是國元證券(35%)和國信證券(18%),東北證券環比跌幅最大(-35%),其次是西部證券(-29%)、第一創業(-28%)。

凈利潤方面,國泰君安(7.63億元)、招商證券(6.56億元)、廣發證券(6.11億元)位列前三。從環比數據來看,太平洋環比增幅最大(422%),其次是國元證券(68%)和國信證券(33%),東方證券(-87%)、西南證券(-80%)、西部證券(-43%)環比下滑最大。

而從具體業務來看,受8月市場交易活躍度顯著下降影響,經紀業務滑坡明顯,兩市日均成交額4834億元,較7月環比下滑19.63%。

另外,融資規模環比下降12%至145.7億;受定增監管持續高壓影響,定增家數縮水32%,融資規模環比減少30.8%。債券承銷方面,8月公司債和企業債券商承銷金額環比下降16%。

事實上,券商從今年上半年已經感受到了“寒意”。受資本市場波動以及成交量的影響,25家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整體下降 53.35%,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整體下降61.79%。

上海證券分析師虞婕雯指出,券商業績較去年普遍下滑,對此市場已有預期,從目前來看,資本市場也逐步企穩,深港通的開通事宜已正式啟動,未來有望提振行業信心。長期來看,行業整肅不斷升級,熬過監管整肅的陣痛期后,資本市場將逐步走向健康,有助于完善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體現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而證券公司的業務體系將逐步規范,風險體系逐步完善,促使證券公司合規經營。

另一方面,東興證券分析師齊瑞娟認為,像華泰證券7.8億美元收購美國金融科技巨頭AssetMark布局財富管理,具備在財富管理領域率先突圍潛質的券商還是被中長期看好的。另外,基本面存在改善預期、事件驅動、低估值的國元證券,以及受益于全牌照金融航母帶來協同效應的山西證券也極具區域優勢。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