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說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拼命想沖進來,城內的人拼命想沖出去。對新三板的掛牌公司來說,做市轉讓也越來越像一座圍城。
做市轉讓成交持續低迷,原始股解禁和私募產品退出雙重壓力卻日漸顯露,出貨稍多便對股價構成巨大沖擊,越來越多做市轉讓公司無心戀戰了。
現在新三板整體估值和去年上半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大家應該對當時的瘋狂記憶猶新。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的瘋狂,除了A股推波助瀾,供求本身是最大的驅動因素。
以2015年6月底為例,當時新三板掛牌公司2622家,總股本1288億股,整個新三板市場流通股本一共只有486億股,占比三成多一點。做市轉讓股票就更少了,一共只有184億股,這段時間內做市商以拿票成本兩三倍價格開盤的完全不稀奇。
對部分做市股票來說,二級市場價格虛高比比皆是,而由于大部分定增不設置限售期,認購增發股份轉眼就獲誘人溢價,一級市場大有一票難求的意味。
截至2015年年底,做市轉讓企業數量1090家,總股本1020.44億股,流通股本392.90億元。到今年9月9日,這批做市企業流通股本增加到了600.19億元,占總股本超過六成
現在新三板做市轉讓企業總數1636家,總股本1505.74億股,流通股本810.29億股。限售股解禁加上新增做市企業,整體上做市轉讓股票較年初增加了417億股,增幅超過一倍。
一邊是解禁導致老股轉讓壓力增加,另一邊新三板私募產品的退出壓力也在積聚。
新三板2014年開始擴容,2014年12月至2015年上半年,一批私募產品匆匆募集“上車”,這段時間每月成立的新三板私募產品數量呈現幾何級增長,但鎖定期很多只有18個月至2年,短期的甚至1年、6個月,中信新三板增強分級1號鎖定期就是半年。
這批新三板私募產品很多在2016年二、三、四季度陸續面臨退出壓力。據解讀新三板不完全統計,即將到來的10月份就有8只新三板私募產品到期。
目前新三板做市轉讓日均成交量5000股左右,難以承受老股轉讓和私募產品退出的雙重壓力,一不小心就會造成“砸盤”的結局。
交易清淡加上股權結構簡單,新三板市場出貨機構的身份很容易被鎖定。拿天星資本來說,短短兩年內投資了四五百家掛牌公司,上半年大約對10家公司持股有所減持,馬上就被市場各方面盯上了,其隨后對部分公司作出了“不減持”的承諾。
一旦一家企業開始做市轉讓,無論是原始股東、一級市場進入還是二級市場買入的股東都只能夠通過做市商“出貨”。當然,協議轉讓下的“手拉手”交易,只要交易雙方和做市商配合好也可以通過做市轉讓實現,但做市商需要承擔監管風險。
做市就是用定價權去交換流動性,既然流動性都沒有,那對部分達到IPO要求的企業來說,靜靜守著協議轉讓等待IPO或者被收購好像更不錯。截至9月5日,新三板有24家公司從做市轉讓換回協議轉讓,僅7月份以來就有13家。
浩淼科技(831856)9月5日從做市轉讓換回協議轉讓,和其他“以退為進“的掛牌公司不同,浩淼科技目前還沒有可以解釋這樣做的”正當理由“,即打算轉板或者尋求并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