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捷昌驅動在中國證監會官網上披露了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其IPO進程又進一步。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已有55家新三板企業披露了IPO招股說明書,其中七成屬于制造業,擬上市板塊涵蓋主板、創業板、中小板。
制造業為主 22家企業放棄進入創新層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上述55家新三板企業最早披露IPO招股書的為艾艾精工,披露時間為2015年3月27日。2015年共11家新三板企業披露了IPO招股書,而到了2016年,截至目前已有44家,為2015年的四倍之多。
55家新三板企業,有41家屬于制造業,占到了總數的七成以上,其余14家企業半數與互聯網有關:4家屬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家屬于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行業,還有7家分別屬于倉儲業、新聞和出版業、制造業、建筑業等相對傳統的行業。
55家新三板企業中,有26家位于創新層,29家位于基礎層。但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有22家基礎層企業本身達到了創新層的標準。根據過往年報中的數據,這22家企業均滿足創新層標準一的要求,捷昌驅動等三家企業還同時滿足標準二。
55家新三板企業有25家擬在創業板上市,有22家擬在主板上市,還有8家擬在中小板上市。
根據2016年中報數據,上述55家新三板企業業績普遍較好,有41家2016年上半年營收突破1億元,最多的眾源新材營收9.98億元,凈利潤3440.52萬元;凈利潤方面,除愛科迪1家企業虧損以外,其余44家企業2016年上半年均盈利,凈利潤1000萬元以上的有39家,1億元以上的有2家,最多的新產業凈利潤1.92億元,營收3.94億元。
新三板仍有很大優勢 更適合TMT行業
除了已經披露IPO招股書的企業之外,新三板還有許多企業接受了IPO輔導。有媒體報道稱,據廣證恒生統計,截至7月24日,新三板企業中宣布了上市輔導計劃的共有213家企業,其中有112家為創新層企業。新三板企業擬IPO隱隱呈現加速之勢。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新三板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研究員布娜新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企業無論是選擇掛牌新三板還是IPO上市,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融資。“新三板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流動性不足。如果流動性問題影響了定價,會對企業融資產生一定影響,所以這個時候企業肯定會考慮A股。”
他還認為,9月9日證監會明確會對貧困地區企業IPO開辟綠色通道,對某些企業來說無異于是一股“東風”,但就目前情況,離上市成功還需要很長時間。“發布招股書說明IPO進程剛剛開始,之后還要經歷諸多環節,現在排隊IPO的企業又非常多,所以整個過程會非常慢。”
布娜新表示,優秀企業愿意IPO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企業掛牌新三板還是有很大優勢。“新三板的制度優勢不光是法律批露完善,還包括做市商制度優勢,這是新三板企業估值的一個基礎。”在他看來,A股市場上只能通過信息披露來了解一家企業,而這些企業相對比較傳統,例如制造業企業,投資者比較容易看懂,而屬于TMT、互聯網等新興行業的企業,投資者不太看得懂,因此掛牌新三板非常合適。“因為有專家,有做市商去了解這些企業,做各種各樣的研究。”
布娜新認為,新三板企業IPO招股書數量的增多,會促進新三板監管層加快完善制度設計,提供流動性一攬子解決方案,這對新三板的發展,對堅定留在新三板的企業都有好處。“新三板肯定也會依靠它的制度優勢挽留一些企業,有一些企業可能就是堅守在新三板上,本身不考慮IPO。”
新三板企業IPO不要“人云亦云”
“企業如果想IPO,先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別人IPO你也跟著IPO,可能連政策都沒了解清楚。”一位新三板資深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在他看來,IPO不見得是壞事,但并不適用于每一個掛牌企業,比如IPO準則中關于收入確認的相關條款對大多數TMT行業來說并沒有什么優勢,生物醫藥研發類企業也沒有必要IPO。
除了行業因素之外,上述業內人士表示,IPO政策受政治環境影響非常之多,因而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現在發布招股書的新三板企業,未來不見得能成功多少。“企業還是要明確自己在新三板上的定位,別覺得剛在新三板上有一點成績,就敢去IPO,還差十萬八千里。”
對于為什么許多企業加速IPO,上述業內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新三板目前很難融到錢;第二,為因交易方式造成市場沒有什么流動性,從而造成很難融到錢;第三,新三板上的各種規范和信批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不過他也表示,現在股轉系統意識到了目前流動性不好阻礙了融資,同時阻礙了企業上新三板的積極性,因而會從投資者結構和交易方式方面進行優化。“第一引入私募基金做市,讓資金更豐富一些;第二優化現有做市交易方式,明年有可能允許公募資金進入創新層。”據他預測,明年創新層企業和基礎層企業肯定會進行差異化管理,用制度體現出創新層企業的優勢,體現標桿企業的示范效應。
在他看來,新三板未來會建設成一個多層次的市場,并進行差異化管理。“優質企業認為自己來新三板能夠被認可的話,就會愿意掛牌了;這些企業融資能夠被認可的話,相當于慢慢地能夠被建設成龍頭企業,就不愿意去IPO了。”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差異化管理必然帶來差異化制度紅利,現在關門去排隊IPO的企業,很多紅利都沒享受到。“還有很多企業正在觀望,等看明白了,這些制度也推出來了,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也沒趕上好時候。”
附:披露IPO招股書企業名單
數據來源:全國股轉系統 中國新三板APP整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