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貝網訊 9月20日消息,新三板掛牌公司恒達時訊(證券代碼:836885)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收3614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6.78%;凈利潤66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8.65%。
恒達時訊認為,公司上半年呈現出較好的成長性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憑借對業務知識的專業性及經驗積累獲得了客戶的認可,使得客戶訂單數量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是通過對客戶的深度挖掘,提升了客戶對其軟件與硬件產品的需求。據悉,恒達時訊上半年產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提升了395.80%
十余年深耕交通信息化藍海
恒達時訊專注于交通行業要從董事長蔡越說起,1973年出生的他,畢業于南京大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1995年至2005年就職于國家機關,服務交通行業。
在為國家工作的十年間“為了建設路網跑遍了全國各地,就差寶島臺灣了,當時甚至跑遍了北京周邊的各個山頭”,這讓蔡越深入了解交通行業發展情況和政府決策機制,期間還曾獲交通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交通部頒發的先進個人等榮譽。
得益于2000年交通運輸部組織的第二次全國公路普查,恒達時訊成為了交通運輸部“全國公路數據庫工作組”的軟件研制和技術支持企業。先后為河北、內蒙古、山西、江西、廣西、廣東、海南、新疆等多個省基礎路網數據采集更新的軟件研制和技術支持,擁有全國20余個省的交通行業應用系統的開發經驗。
此后公司應交通行業主管部門的需求,先后開發了“公路水路安全暢通與應急處置系統解決方案”、“交通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解決方案”、“交通建設和運輸市場信用管理系統解決方案”、“交通運輸統計分析監測和投資計劃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城市出租汽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解決方案”、“高速公路綜合管理信息化解決方案”等系列解決方案;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軟件開發和服務商,參與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主持的“公路地理信息標準研究課題”。
2005年至今,蔡越擔任恒達時訊總經理,帶領這家公司一起奮斗。
“衣食住行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交通運輸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行業。”對于交通信息化的市場空間,蔡越表示,在萬物互聯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將與傳統交通運輸業進一步結合,未來人、車、路都將實現“萬物互聯”,并逐步構建“云上交通”,最終通過“數據驅動”打造“智慧交通”。
“可以說,恒達時訊所專注的交通行業市場空間巨大并剛剛起步,仍是一片藍海。”蔡越表示。
抓住智慧交通的“根”
事實上,從政府決策與服務,到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再到城市的產業布局和規劃,城市的運營和管理方式,都是在大數據支撐下走向“智慧化”?,F階段大數據中心概念強調的是“軟硬結合”,蔡越也認為中國的智慧交通建設缺少的也正是“軟硬結合”。
他表示,國內的交通在硬件設施上可以說世界第一,但配套的軟體服務還沒跟上,這也是公司的機遇所在。
蔡越認為,道路是交通的“根”。恒達時訊在做的也恰好是智慧交通最基礎的部分,植根于道路、運輸、車輛打造各類軟件服務平臺。蔡越認為,這是他們要抓住的智慧交通的“根”。
在產品體系上,恒達時訊實現了交通路網管理從數據平臺到業務平臺再到服務平臺的縱向貫通和解決方案、相關產品的全覆蓋,具有很強的客戶壁壘和客戶粘性。
其軟件產品不僅實現了對各級路網空間及屬性數據進行采集、處理、分析、共享、管理;還通過對交通數據中心的深入挖掘,推出了面向其他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網站、移動端APP等各種形式的增值服務,如公眾出行、物流運輸等。
目前,恒達時訊已擁有“交通GIS引擎及中間件技術”、“數據倉庫技術”、“海量矢量數據引擎技術”、“數據鉆取和多維分析技術”等核心技術。浪潮、甲骨文、惠普等知名軟件廠商也成為其合作伙伴。
由于交通運輸業務具有一定專業性,因此相比電商、互聯網社交、互聯網信息服務,交通運輸行業的信息化、互聯網化相對滯后。但優秀的信息化企業,除了擁有較強的IT技術能力外,還需要對行業業務具有深刻理解,后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業的進入門檻。
蔡越表示,恒達時訊數十年的專注,儲備了一批既懂信息化、又懂交通運輸業務的人才,更積累和沉淀了大量交通數據。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這正是恒達時訊的核心競爭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