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出端,應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推動創業板(535.00,0.000,0.00%)改革,支持創投(管理)企業在新三板做市,鼓勵創投并購重組實現退出,允許國有創投機構協議轉讓退出等。”近日,科技部發表的題為《加快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業投資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的文章提出上述建議。
該文章指出,創業投資成為連接創新創業企業與資本市場的重要橋梁。近年來,隨著我國創業投資行業的長足發展,我國的私募股權市場進入快速成長的狀態。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活躍的創業投資機構約1.37萬家,管理資本量3.28萬億元。從募資和投資金額看,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私募股權市場。2015年,非上市公司獲得私募股權融資為5255億元,其中新三板企業定向增發1216億元。同期,上市公司定向增發1.37萬億元,境內IPO融資1586億元。
從數據來看,私募股權融資金額遠超IPO,表明我國私募股權融資已經成為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此外,多層次市場為創投機構提供了更加多樣的退出渠道。創投機構參與上市公司的發展和改革現象明顯,并且力度越來越大。經過多年發展,資本市場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地、單向地為創業投資提供退出渠道,兩者已經開始實現多層次、多階段的對接。
據統計,2000年至2015年,在1956家境內IPO企業中,42%有創投機構支持。2015年境內首發上市的220家公司中,149家獲得創投機構支持,占比67%。從創投機構退出的數量看,2015年創投退出3774起,退出渠道依次為新三板掛牌、并購和IPO。
“下一步,應堅持市場主導,培育多元創業投資主體。對創投基金‘募、投、管、退’各個環節優化政策環境。在募資端,通過大力培育和發展合格投資者,建立股權債券聯動機制,發揮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放大和引導作用,加大對創業投資的資金供給。在投資端,建立創業投資與政府項目對接機制,搭建創業投資與企業信息共享平臺,為創業投資提供案源供給。在管理端,構建符合創業投資行業特點的法制和監管環境,優化商事和稅收制度。”上述文章建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