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做市商退出常態化 專家稱生態圈待完善

2016/09/28 09:36      郭麗霞 郭麗霞

新三板市場成交低迷,在流動方面占據重要地位的做市商無法提供流動性備受詬病。隨之而來的是兩個問題,一方面企業轉為做市轉讓的熱情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做市商退出新三板公司的做市商隊伍更是頻繁出現。分析師表示,做市商對提升新三板掛牌公司的流動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做市功能尚未有效發揮,需要繼續完善新三板生態圈。

做市商退出常態化

新三板掛牌公司仍在不斷增多,企業轉為做市轉讓的熱情卻有所下降。挖貝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共有34家企業轉為做市,7月的數據為36家,8月只有25家企業變更為做市轉讓,9月份至今只有7家。

除此之外,做市商退出為新三板公司提供做市服務的情況也在不斷出現。數據顯示,在中搜網絡因“不明原因”被其做市商中信證券拋棄之后,2015年至今新三板共有115條做市商退出的公告,其中52條是在2016年6月后發布,占2015年以來退出公告總數的45%。

企業發展策略的變化,成了不少做市商退出的原因。挖貝新三板數據發現,自2016年1月18日,奇維科技由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之后,2016年共有26家企業效仿。這26家公司中,除奇維科技已經被雷科防務(002413)并購外,大部分公司均在籌備IPO事宜。某券商告訴挖貝網,新三板流動性不足導致市場交易‘做市的比不上協議的,創新層比基礎層便宜’,不少企業做市意愿急轉直下,開始反向選擇重新回歸協議轉讓,造成券商在企業回歸協議轉讓的過程中無奈妥協。

一位投行部的分析師認為,上述這些新三板做市轉協議的企業大部分流動性較好,但“企業業績差倒逼券商退出的案例越來越多。”掛牌以來,中搜網絡連續虧損過億,ST春秋連續虧損資不抵債、楓盛陽實際控制人劉金玲陸續爆出股權質押爆倉、借貸訴訟、資產凍結等負面消息紛紛慘遭做市商拋棄。“做市商不想浪費時間和人力成本在這些問題公司身上”,無不是因為其自身經營不見起色和公司治理過程中違規現象多發造成的。

市場行情不好加劇了券商的做市壓力也是逃不開的因素,有資深投資人士對挖貝網分析,“證券公司對做市部門考核的主要標準還是利潤,這促使做市商對投資收益有強烈訴求。”從實際情況來看,做市企業的股票價格在不斷下跌,挖貝篩選choice數據發現,截9月27日,新三板有130家做市轉讓企業市凈率低于1,“破凈”股占全部做市轉讓股票7.9%。這讓做市商收入不斷萎縮,在考核壓力下不得不選擇退出。

新三板生態圈待完善

新三板引入做市轉讓制度已經兩年時間,做市機構只有80余家做市商,且都為券商,而新三板逾1600家掛牌企業采取做市轉讓,做市商相對稀缺造成了壟斷后的低效腐敗,做市制度優勢后勁不足。

分析師對挖貝網指出,“當前做市商在提供流動性、更好的定價及維護合理價格核心功能上發揮不力。”做市商在定價上存在優勢,企業的定增價格常常高于做市商拿到的價格,甚至有不少券商利用壟斷地位,以較低價格獲得做市庫存股。

僅為新三板所獨有的做市制度,對新三板整體市場流動性的提高和價格發現機制的形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做市商套利無法發掘企業真正的價值時,業內人士認為新三板私募做市業務試點正式啟動有助于完善做市制度生態圈。

增加新三板做市商數量和種類在解決新三板流動性問題的效果上究竟如何,一位新三板公司董事長對挖貝網分析,“做市商數量亟需擴容,但降低投資者門檻對于完善新三板生態圈至關重要。”他認為,新三板是資產端最為豐富的場所,人為設置500萬的投資門檻造成了需求方枯竭。“新三板是供給側改革的急先鋒,但并沒有配套的需求側改革。用市場化的機制讓供給側進來,但卻用計劃體制來管控需求側,這個過程中不可能形成市場。”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