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其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同時研究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創業板相關制度。新三板轉板可行性有多大?實現轉板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多家投資新三板市場的私募和新三板研究人士。從受訪情況看,業內人士的觀點各有側重,有人認為轉板可以給優質企業更好的議價權,但也有人認為轉板不是一個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事情,需要新三板企業在風險與估值方面與主板企業對等時方可實現。
停牌IPO還是等轉板?
鼎峰明德研究總監陳宗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對新三板掛牌企業而言,停牌后再申請IPO,要比等待轉板有優勢,但壞處是排隊需要很長時間,期間不能進行融資,也不能進行大規模并購,這可能會對企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如果創新層有更多實質性的利好政策出臺,留在創新層,轉而考慮對接主板的轉板機制,從長期來看也是不錯的選擇。“與主板相比,新三板最大的優勢就是市場化,但根據現在主板市場的政策走向,新三板直接接入主板的企業數量一定是有限制的。”陳宗超表示。
北京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表示,新三板真正起飛需要五步,目前已經進入起飛前的第四步。第一步是新三板已經確立的注冊制,基于合規披露的注冊制是基石;第二步完成近萬家公司掛牌;第三步實現有效分層;第四步要打通轉板的規則;第五步是降低流動性門檻,允許100萬以上的客戶進入新三板市場。未來,新三板只需要做這五步,就是中國的納斯達克。因此,轉板的好處不言而喻。好的企業需要好的融資渠道,應該比落后的競爭對手有更好的議價權,但在新三板上這些優秀企業估值相對較低,而主板因為供給不足,估值明顯高于新三板。實際上,這些企業應該享有和主板一樣的估值和定價權,但現在轉板制度沒有打通,在新三板掛牌以后只能通過停牌再申請IPO的途徑去上主板,會嚴重影響公司的融資與交易,以及新三板的價值。此外,陳宇表示,開通轉板對創業板也有好處,這意味著創業板有了更多優質公司的供給。“當然,也有人擔心轉板會造成新三板的優質企業流失,我覺得不必擔心。新三板實行注冊制,現在有9000多家企業,是海量的供應,好公司會不斷涌現。”
天星資本新三板研究所副所長王晨指出,現在停牌申請IPO意味著長時間的停牌和無法融資,考慮到市場和政策面,停牌后申請IPO并不一定是好事。轉板機制直接對接主板是一個選擇,但對接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對等,不能把轉板看成開閘放水。目前看只能等到新三板自身機制完善,等到新三板企業投資風險和估值可以和主板企業對等,才能有綠色通道對接主板市場。“轉板的本質是什么樣的企業去什么樣的市場,就像美國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的關系,中小企業成長融資就在新三板,長大強壯了就可以去主板。”王晨表示。
新三板問題需市場力量解決
洪泰基金新三板CEO馮志表示,新三板的問題需要更多用市場力量來解決。“新三板目前流動性不好,我們對轉板等相關政策討論比較多,此前我們更多討論新三板是創業板的預備板,還是獨立的市場?其實自分層以后,新三板就表明是獨立的市場,因為A股的弊病大家都能看到,新三板實際上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特別好的例子。如果新三板是獨立的市場,對于創新層可以給予特殊的政策,包括降低門檻等,以改善市場流動性,因為創新層企業規模到一定程度后,風險也在下降,可以放更低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進來,這顯然表明新三板是自成體系的,獨立的資本市場,也是中國市場注冊制的先鋒。如果現在提轉板,可能會混淆市場的預期。”馮志表示。
針對現在有些新三板企業停牌申請IPO,馮志認為,這可能是風險非常高的事情。在IPO排隊的幾百家企業,現在也有一些排隊企業因為財務、利潤等各種問題被監管部門勸退,IPO通常意味著一兩年內企業無法融資、交易,這對于一個正處高速發展期的企業而言,往往是致命的。企業需要搞清楚關鍵問題是發展企業,而不是割韭菜、提升估值。“其實,長期基金現在十分關心新三板企業,因為估值降低意味著投資價值。我們不會因為所謂的轉板來選企業,投資最重要的是好公司、好機會、好價格。”
“對于新三板,我們不愿意系統性地討論問題,因為新三板實際上是一個個有個性的公司組成的,他們各自的戰略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在不同的市場風險不同?,F在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如果沒有投資機構去投資,要想想是否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總是說流動性不好,企業需要好好專注其自身的發展。市場化的過程原本就是痛苦、緩慢的過程,潮退后才知道誰在裸泳,不能總是希望政策的紅利帶領市場起來。我們現在要尋找真正有大未來的企業,在投貸聯動上幫助他們,在資本金、戰略規劃和流程管理上幫助他們,然后締造偉大的企業。這樣我們也能賺錢,企業也能發展。”馮志補充。
上海某中型私募新三板投資經理表示,雖然轉板前后提了好多次,但到目前都沒有具體的轉板內容出來,在有明確的預期前,作為投資人,最重要的是挑好的企業、等政策到來。“我們現在也在投資上會選擇一些利潤比較大、看不到天花板的企業。”此外,據該經理透露,未來很有可能推出獨立于創新層的優選層,首批可能只有50家,企業各方面指標都比較好,符合創業板的要求,在新三板運行一段時間后,可以直接轉板到創業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