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機構處獲得了全國股轉系統近日向部分券商下發的《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技術方案座談會會議紀要》(下稱“《紀要》”),該文件對為私募做市商提供結算服務的主辦券商有關私募做市技術方案、私募做市業務試點運營管理等做出了初步安排。
而本周末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一位高層也表示,目前私募機構做市業務擬定10家試點,并且將于下個月確定,私募機構做市業務則于年底開始操作。
私募做市限制頗多
記者從《紀要》文件中了解到,此次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對于私募機構的限制頗多。
首先是做市部門的設置,監管層指出私募做市商應設立一級做市業務部門,專職負責做市業務的具體管理和運作。對于做市部門人數的要求,全國股轉系統表示私募機構做市部門人員不得少于5人并必須全部為專職,其中投研,交易,風控崗位人員不得互相兼任。
另外,文件中還指出從業人員禁止掛牌股票交易問題,私募做市業務人員在任期內,不得直接或間接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 買賣全國股轉系統掛牌股票,私募做市商的其他人員在任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由該私募做市商提供做市服務的股票。
除了部門設置和人員的問題,包括做市資金來源,做市標的選取以及掛牌企業做市庫存股獲取方式等核心問題也在此次《紀要》中有所規定。
記者了解到,私募機構參與做市的做市資金必須使用私募機構自有資金,不得使用受托管理的客戶資金進行做市。
“我認為這是私募機構能夠參與做市業務的底線,如果使用LP的資金參與做市,私募機構難免會有一些利益沖突。”中泰證券做市部門的一位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
關于私募機構做市標的的選取,監管層則做出了更多限制,其監管初衷也是希望將利益沖突隔離。
譬如私募做市商做市標的不得為其自營投資股票;或者其作為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或資產管理計劃)直接或間接持股百分之十以上的股票;此外,私募機構不得為關聯企業股票提供做市服務;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下的做市商不得為同一只股票提供做市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機構做市獲取庫存股的方式上,監管層做出了一定的創新安排。除了原有的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協議轉讓,以及定增之外,私募機構還可以通過掛牌前股權投資等方式取得庫存股。
“私募機構可以通過掛牌前股權投資獲取庫存股還是考慮到了私募機構的特點,這樣也能發揮私募機構的優勢。盡管已經掛牌的被投企業股權并不能直接轉化為做市標的以及做市庫存股,但新掛牌企業這塊還是有較大空間。”硅谷天堂一位人士對記者分析到。
須掛靠券商
此次私募機構參與做市,有一點值得注意。全國股轉系統安排私募做市試點采用特殊經紀結算模式。
全國股轉系統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私募機構不具備結算參與人資格,私募做市商開展做市業務,應通過并僅可通過一家具有中國結算結算參與人資格的主辦券商辦理相關證券、資金的清算交收業務。”
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10月26日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因為私募沒有經紀業務的牌照,也沒有席位,必須借助于證券公司交易通道才能完成這種交易行為。最開始買賣股票時,也是通過證券公司的席位來完成的,私募做市也是一樣的,這和很多基金公司買賣股票,通過證券公司來做是一個道理。”
因此,在近期的工作安排中,監管層也要求結算券商應與私募做市商簽署交易及結算服務協議,明確服務內容,職責分工及責任劃分。
盡管第一批私募做市業務試點的機構不會超過10家,但據記者了解已經有大型券商做市部門的負責人同時在和六七家有可能獲得私募做市業務試點的機構進行洽談,希望對方可以掛靠在自己的渠道下。
“私募做市機構未來的操作可能會比較活躍,同時未來試點放開后參與做市的機構數量也遠比券商要多。這樣安排下,私募借助券商這一通道在未來很有可能會形成券商新三板做市業務的新收入來源。”前述中泰證券人士對記者表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