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轉系統昨日(10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森東電力(833364)和眾益達(833974)未能在規定時間披露2016年半年度報告,自2016年11月1日起終止掛牌。
8家公司掐點發布半年報 兩公司遭強制摘牌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統計,上周的最后一個交易日(10月28日),鼎陽電力(834719)、富翊裝飾(831574)、天水風動(833335)3家公司先后發布了半年報;10月31日,就在半年報截止日的最后一天,時空客(831335)、優諾股份(833794)、新綠股份(834632)、金洋新材(832490)、ST鑫秋(832268)這5家公司更是掐著點發布了半年報,從而免遭摘牌。
而其他未披露半年報的5家公司中,遠特科技(834535)、佳和小貸(834610)、昌盛日電(835154)3家公司之前已向股轉提交過了摘牌申請,只有森東電力(833364)和眾益達(833974)兩家公司既未申請摘牌也沒能按時披露半年報于是被強制摘牌。
不按期披露就要承擔摘牌的代價,半年報讓企業如此犯難,對此,一位創新層公司董秘認為,“除了IPO、企業自身經營困難等特殊原因外,主要還是由于公司內部缺乏專業的人員,尤其是剛掛牌的,對這方面事務缺乏清晰的認知,也沒有以往的工作經驗。”
主動摘牌多于強制摘牌
2016年7月1日,朗頓教育和中成新星因未按時披露2015年年報,首次被股轉系統強制摘牌。截至目前,新三板僅有2家公司被摘牌,這與新三板市場總量和新三板公司犯錯的概率有著強大的反差。
對此,一位董秘表示強制摘牌數量少比較正常,“新三板有問題的公司只是少數中的少數,目前“壞企業”是低概率,絕大部分企業,能夠按照相關法規制度的要求來規范自身。”
前凱立德董秘陳琦勝則認為,“有問題的不少,但不至于都要摘牌,即使要強制摘牌,也要有證據、走流程。”他認為對新三板公司資本市場意識不強、能力不足,市場應該給予公司成長和改正的機會。
而強制摘牌被動出走之外,更多的還是企業主動選擇退出。
挖貝網發現,除無法按時披露半年報外,一部分掛牌企業以“配合公司戰略發展的規劃”主動申請摘牌,一部分企業選擇并購或IPO。
談及企業主動申請摘牌的原因,南北天地(430066)董秘崔彥軍認為,“隨著企業數量激增,投資者有限,受制于流動性困局,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融資,當很多企業無法享受到資本市場的紅利,但要支付大量的財務、稅務、法人治理規范化成本,以及掛牌期間的中介費用時,會有大批的企業主動退市,肯定是主動摘牌的公司多。”
摘牌頻率將更高
前不久,《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正式出臺。有分析師表示,新三板掛牌公司終止掛牌的頻率勢必加快,陳琦勝告訴挖貝網,“目前掛牌公司接近1萬家,強制摘牌制度獲得了基礎。”
強制摘牌的規則還在征求意見中,市場人士大多贊成摘牌制度將首要對市場起到震懾作用。陳琦勝認為,“摘牌制度是新三板的基礎建設內容之一,必須要做,但剛開始,威懾作用更大一些。”
震懾作用之后,這對于新三板公司的管理也起到了約束作用。崔彥軍告訴挖貝網,“對于促進企業敬畏法律,提升規范化治理水平都有好處。”
這些問題公司被強制摘牌后又會獲得怎樣的發展,現行的規定是,新三板一旦摘牌將不能在股轉系統進行轉讓。如果終止掛牌的公司希望未來繼續上新三板的話,則需要等到摘牌滿三年以后重新申請。
對此,一位新三板董秘補充,“估計處于摘牌邊緣的企業也基本上被邊緣化了。”
陳琦勝認為,“很差的公司在新三板得不到什么好處,基本上不會回來了。畢竟,新三板不是隨便哪家想掛牌就能掛牌的,還是要經過審計和審核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