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轉板機制短期內難以落地,從長期來看,完成《證券法》修訂以后或可能研究推出轉板機制,目前新三板企業仍需走IPO路徑完成上市。”一位來自券商的新三板研究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預判。
截至目前,來自證監會層面的回應是在今年4月初,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當時表示“目前新三板企業轉板到滬深交易所的方案仍在研究中”。在此之前,來自證監會以及全國股轉系統層面的相關文件一直在強調新三板市場的獨立性。
雖然轉板概念提出已經超過兩年時間并且未現定論,但伴隨著新三板快速擴容,市場因為轉板預期在新三板形成轉板概念股。尤其今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務院相關文件提及“研究新三板轉板相關制度”,轉板概念股一時間成為新三板市場的一大投資主題。
有專業人士表示,盡管市場對轉板給予了很高期望,但從目前市場環境和注冊制推進情況以及監管安排思路來看,直接轉板制度的真正落地實際上存在諸多障礙。
在日前舉行的“2016中國新三板發展論壇(秋季峰會)”上,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僅僅是建設場內市場的多層次,更重要的是建立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的多層次,特別是場外市場要多層次,可考慮發展區域性股權交易(俗稱“四板”市場)以及券商柜臺交易市場,此外還應該建立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的聯動機制,確保能夠順利轉板和降板。
在同一場合,另有券商人士則認為,從短期來看,新三板轉板制度推出可能性較小,從長期來看,是可以預期的,但需要完成《證券法》修改。
上述專業人士同時認為,現階段新三板企業轉板還是不得不按照停牌重新排隊申請IPO的流程進行,在證監會控制IPO發行節奏的背景下,新三板企業能夠通過IPO轉板的比例也不會很高。
今年6月27日,新三板分層制度正式實施。制度實施后,多家企業擬通過IPO轉板。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板掛牌企業選擇轉戰IPO或由于實行分層制度后,創新層公司需履行更多信息披露義務,并且一些財務標準上的要求接近IPO,相比之下,新三板的流動性與企業估值均低于主板,因此,部分創新層優質企業選擇轉戰IPO。
據聯訊證券統計,截至目前,新三板已有262家掛牌企業擬通過IPO轉板,占掛牌企業總數的2.8%。其中有64家企業已經向證監會申報了IPO上市材料并獲受理,1家企業已經過會待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