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銀行發布公告稱完成20億元優先股融資,加上“創新層”、“銀行股”、“當地政府及銀監局的寵兒”等標簽,大力慶祝20周年的齊魯銀行可謂風光無限好。
然而,齊魯銀行的負債高、不良資本率高、貸款投放集中度高、表外業務風險高等經營風險同樣不可小覷。廣州市君俠投資總經理黃劍飛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一般而言優先股的風險相對較小,但齊魯銀行本次發行的優先股的周期有些長,投資者還是應該充分考慮到退出問題。
資本充足率三連降 靠優先股補血
優先股是個舶來品,在滬深股市時間并不長,新三板試點發行優先股以來,齊魯銀行“窮追不舍”。截至發稿,新三板優先股發行方案僅有齊魯銀行完成發行,募集資金20億元,如此急迫,可以從其急需補充資本充足利率談起。
根據公開數據,2012年以來齊魯銀行資本充足率連續三年呈下滑態勢,2012-2015年該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07%、11.64%、11.15%、11.69%,2016年上半年期末該行資本充足率為12.21%。雖然齊魯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高于監管機構最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其連續下滑的態勢值得關注。
發行優先股并不是齊魯銀行第一次補充資本。2015年,齊魯銀行曾非公開發行4.72億股,募集資金15億元用于補充銀行的核心資本。
20億優先股好吃難消化
根據股票發行書披露,齊魯銀行向7名投資人發行無限售的優先股2000萬股,每股100元募集資金20億元。本次優先股年利率5.43%,發行期限5年。
專業人士對投資本次優先股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某券商做市負責人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從做市的角度而言并不排斥這些(齊魯銀行等)大企業,從投資的角度可以考慮參與,只是銀行的營收增長是可以預見的,買入的價格不宜過高。
黃劍飛表示,一般而言優先股的風險相對較小,但齊魯銀行本次發行的優先股的周期有些長,經濟周期可能影響到銀行業,對投資者并不利。若是期限稍短,如兩三年則對投資者影響不大。
聯訊證券新三板首席研究官付立春對中國網財經記者稱,當前銀行業存在較大的經營壓力,貸款業務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雖然銀行的優先股風險相對小一些,但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中國網財經記者查詢到,齊魯銀行目前在新三板市場仍實行協議轉讓,無論是普通股還是優先股均存在退出難問題。
利潤高增長與不良率高增長齊飛
根據2016年上半年報告,齊魯銀行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75億元,同比增長43.8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11億元,同比增長55.38%,凈利潤位列新三板前列。不過,2016年上半年齊魯銀行負債總額1629.2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94.01%,高于《巴塞爾協議》要求的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警戒線92%。
同時,齊魯銀行的客戶高度集中在周期性較強的行業。截至2015年12月31日,該行向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建筑業、房地產業等五個行業發放的貸款余額分別占公司貸款余額18.45%、15.46%、9.24%、7.17%和 5.33%。黃劍飛認為,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周期性行業普遍面臨回調的的問題,齊魯銀行的業務結構決定了其經營風險較大。
按照中國銀監會相關監管指引,單一客戶貸款余額不高于銀行資本凈額的10%,單一集團客戶授信余額不高于銀行資本凈額的15%。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前十大單一借款客戶發放的貸款余額為48.10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 6.90%,占資本凈額的43.38%。
此外,齊魯銀行2014年、2015 年、2016年上半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2%、2.19%、2.13%,均高于同期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
著名經濟學家鄒平座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齊魯銀行不良資本率較高說明它可能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銀行內部管理存在問題;二是地區經濟普遍不好引發系統性的不良資產增長,這可能與山東省中小企業出問題相關;三是銀行的資產配置上需要引起注意。
表外業務風險居高不下需注意
截至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上半年,齊魯銀行開出信用證分別為26.32億元、19.64億元、45.86 億元;對應時期開出保函分別為5.15億元、14.83億元、17.91億元;對應時期開出銀行承兌匯票分別為280.31億元、340.38億元、322.12億元。齊魯銀行在優先股發展方案中披露,如果客戶對表外業務無法履約,或不能從客戶處得到償付,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將會受到不利影響。
據中國信息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表外理財目前并未正式納入央行宏觀審慎評估(MPA)廣義信貸范圍,但央行將根據模擬測算情況研究將其正式納入的時機和具體方案,引導銀行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管理。
針對表外業務存在的風險,馬駿指出,當前部分銀行表外理財業務增長較快,需引起注意。
同時,齊魯銀行在2016年半年報、2015年年報中指出對應時期,超過43%的表內業務最高風險暴露金額均來自發放貸款和墊款。
記者多次致電齊魯銀行官方電話,截至記者發稿,均未取得聯系。
發展過快存隱憂
公開資料顯示,齊魯銀行前身可追溯到1996年1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組建而成,該行2015年掛牌新三板并隨后首批入選創新層企業。山東銀監局、濟南銀監分局多次將“良好銀行”的榮譽發給齊魯銀行。一方面足證齊魯銀行的發展的步伐邁得十分快速,另一方面發展過快存在的隱憂也令人無法忽視。
2016年上半年齊魯銀行就受到兩次處罰:根據津銀監罰〔2016〕16號,2016年4月6日,齊魯銀行天津分行因票據業務違規遭天津銀監局行政處罰并罰款20萬元;根據青銀監罰決字〔2016〕5號,2016年5月16日,齊魯銀行青島分行因貸款轉定期存單質押貸款違規遭青島銀監局罰款20萬元。
歷史上齊魯銀行也曾爆發大規模危機。據《新世紀(002280)周刊》等報道,2010年12月劉濟源涉嫌特大偽造百億金融票據案被偵破。報道指出,此案的核心是劉某某與齊魯銀行、企業之間運作多年的第三方存貸質押業務。中國財富網報道還稱,該行現任董事長王曉春還存在“貓鼠換位”推卸責任之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