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轉協議的第二個交易日,12月5日,金丹科技(832821.OC)就以單日成交1.958億元登上了新三板成交榜的冠軍。
這多少讓做市商轉讓制度顯得“尷尬”。
其實這“尷尬”一直都在。華圖教育在2016年4月份將股票轉讓方式由做市轉讓變更為協議轉讓,在變更后的5月份,華圖教育便因重大資產重組申請停牌,而復牌后的首月(10月),華圖教育以13.73億元月成交額稱霸成交榜,股票成交情況并沒有受到做市轉協議的影響。
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共有金丹科技、德泓國際(834086.OC)等14家公司宣布其股票轉讓方式由做市轉為協議轉讓。
而撤退大軍中不僅有掛牌公司,做市商也是主力之一,12月5日,銀河證券及招商證券等公布退出為中天羊業(430682.OC)、廣建裝飾(831262.OC)等公司的股票提供做市服務。私募做市正待落地,而券商卻頻頻退出做市服務,新三板做市制度到底“惹惱”了誰?
做市不能拯救股價下跌
截至12月5日,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共有1646只股票采用做市制度進行交易,這其中包括有米科技(834156.OC)、九鼎集團(430719.OC)等已經宣布轉為協議方式轉讓但還沒有完成變更的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1646只采用做市制度轉讓的股票中,共有1086只股票最新收盤價較做市前收盤價處于下降趨勢,其中487只股價下降幅度超過50%。
其中,美蘭股份(430236.OC)做市后股票下降幅度最大,高達95.53%。美蘭股份2015年6月開始做市,做市前收盤價為66元,然而經歷一年半多的做市交易后,美蘭股份目前收盤價降為2.95元。
扣除在做市期間,美蘭股份進行過兩次轉增和一次送股,折算后美蘭股份目前的2.95元收盤價相當于轉增及送股前的12.43元,股價降幅仍為81%。
另外的金和網絡(430024.OC)做市后股票下降幅度緊次于美蘭股份,高達94.27%。金和網絡2015年7月開始做市,做市前收盤價為55元,目前收盤價降為3.15元。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金和網絡在做市后并未發生分紅及送股等情況。所以嚴格來說,金和網絡是做市后跌幅最大的股票。
新三板在線從財務業績角度分析,1086家最新收盤價較做市前收盤價處于下降趨勢的掛牌公司中,共有515家掛牌公司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處于同比下降的狀態,而另外571家掛牌公司雖然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雖然沒有下降,但其股票最新收盤價仍低于做市前收盤價。
另一方面,協議轉讓的股票成交情況優于采用做市轉讓的股票,也是不爭的事實。今日排在成交榜前十名的股票中,共有七只采用協議轉讓。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股票月成交額排在前十名的個股中有東海證券等5只股票采用協議方式轉讓。
企業缺乏做市動力的情況下,做市商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畢竟做市商們還擔著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使命”。
然而做市商的退出也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方式,新三板制度紅利仍待實現,越來越多掛牌企業選擇通過IPO獲取退出機會。截至目前,新三板共有274家擬IPO企業。在企業開始接受上市輔導之際,為了維護股權結構紛紛將做市方式變更為協議轉讓。
如此,做市商便不得不退出做市,當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選擇IPO后,做市商可選擇的優質標的企業也在減少,這也是導致做市商做市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另外,為了規避風險,做市商會主動退出為所做市股票的做市服務。例如,股權質押引起一系列風險的楓盛陽(430431.OC),其做市商的相繼退出便是出于規避風險的目的。
而事實上,市場流動性低迷的情況下,掛牌企業股票價格下跌,被套牢的不僅是投資者還有做市商們。
如今的做市制度與初衷還有多遠?
做市商制度起源于歐美早期柜臺交易市場,在我國,早在創業板成立初期,深圳證券交易所等便對創業板引入做市商制度進行了討論,但創業板最終沿用了主板的競價交易制度。而目前,在場外交易市場中做市商制度應用較為廣泛的當屬新三板。
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正式開展做市商做市業務,但早在2013年12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轉讓細則(試行)》發布時,該文件便對做市商做市股票轉讓相關問題進行了規定。截至2016年12月,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已經有了近三年的歷史。
或許受累于流動性低迷的市場大環境,本該為新三板市場流動性助力的做市商制度卻在新三板顯得多有疲憊。而回看股轉中心在做市業務實施首日發布的通知,我們可以看到監管層對于做市商制度給予的“厚望”。
在2014年8月25日做市業務實施首日,股轉中心通知指出,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總經理助理、新聞發言人隋強表示:“對于掛牌企業做市業務將促進形成企業估值定價體系的形成,進一步分散股權、暢通投融資渠道等,而對于證券公司而言,做市業務將開啟全新的盈利模式。”
而目前,新三板流動性低迷已久,越來越多的掛牌企業走上IPO的道路,而為了防止股權過于分散,有IPO打算的企業多在進入上市輔導后將股票轉讓方式轉回協議轉讓。近七成做市股票最新收盤價低于做市前的股票價格,同樣受市場流動性和行情的影響,做市商面臨著庫存股股價下跌和退出難的兩難境地。
回到新三板做市制度本身,聯訊證券新三板策略研究組表示:“新三板做市商非市場手段獲取做市庫存股,存在股票價格低及股票數量限額高兩大特點,而做市商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很難做到不考慮方向性投資,僅以買賣價差作為盈利點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而在目前市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僅以買賣差價作為盈利點的做市商制度很難避免做市商拋售導致的股價大幅波動。做市企業紛紛將轉回協議轉讓,也是對企業市值的一種保護。
在現有的做市制度下,做市商缺少退出渠道,若做市商在二級市場拋售股票會嚴重影響股價,在面臨拋售壓力下,做市商便很難發揮平息股價和價值發現等功能。
自2016年9月14日《私募機構全國股轉系統做市業務試點專業評審方案》推出以來,私募機構參與做市正在“風風火火”的進行中,引入私募參與做市能夠改變券商壟斷做市的現狀,在競爭機制下,私募機構將為做市制度注入新的活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