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新三板流動性:改善終有期 競價交易明年或現曙光

2016/12/14 09:34      胡雨 胡程平

“流動性”話題在新三板上已是老生常談,個中原因眾說紛紜:投資者門檻過高、分層后配套制度未推出、企業業績不夠優秀……臨近歲末,上至股轉高層下至坊間,再度就新三板流動性展開議論,對未來利好政策的出臺抱有極大的期許。

近日中國網財經記者就相關話題采訪了幾位業內人士,他們表示隨著掛牌企業質量的提升和市場建設的日趨完善,新三板流動性未來會進一步改善并分化,在被問及對政策的期許時,曾經坊間熱議的“競價交易”被看成是改善流動性的“終極法寶”。

流動性相比滬深股市差異大 未來還將進一步分化

某券商做市負責人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新三板上未來交易活躍的股票會越來越少,交易不活躍的股票會越來越多,流動性會進一步分化。

在他看來,相比滬深股市,新三板有近一萬家掛牌企業,巨大的數量使投資人篩選的成本變得很高,加之又受限于資金數量,不可能每家企業都投,所以只能優中選優,用更多的精力去尋找少數優質標的,再嚴謹投資。“如果投資者都抱以同樣的想法,那么流動性自然而然就會分化得很明顯。”

數據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上述觀點。廣證恒生研報指出,2016年新三板流動性回復到2014年年末水平,2015年初基本符合“二八定律”,即約20%的企業的成交量(成交額)占了總成交量(總成交額)的80%。2016年新三板企業成交量與成交額集中度較為穩定且處于較高水平,基本保持在約10%的企業的成交量(成交額)占了總成交量(總成交量)的80%。

除此之外,相比滬深股市,新三板流動性不足,且差距懸殊。2016年截至11月21日,新三板市場每家區間日均成交量為2.50萬股,為主板市場的0.14%,中小板市場的0.21%,創業板市場的0.3%,區間日均成交額為13.86萬元,為主板市場的0.07%;2016年截至11月21日新三板市場每家區間日均換手率為0.07%,為主板市場的2.55%,中小板市場的1.81%,創業板市場的1.33%。

新鼎資本董事長、啃哥張馳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新三板掛牌企業魚龍混雜,優質企業只占總數的10~20%,流動性也只會集中到這些企業。“流動性好的肯定是少數,在新三板上,大多數股票是沒流動性的。”

不過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12月9日全國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公開表示,新三板是定位在服務創業型、成長型和中小微企業的全國性公開轉讓場所,由于新三板掛牌公司規范程度較低,投資機構盈利模式不清晰,就決定了市場流動性不可能高,這是市場因素本身決定的。廣證恒生也表示,由于新三板市場定位及服務對象、發展成熟度等方面都和滬深市場有所不同,簡單進行類比并因此提出高流動性訴求并不具備建設性價值。

盲目跟進投資+優質標的稀缺 新三板流動性亟待改善

當被問及流動性不足原因時,除了新三板自身固有的問題,前述券商做市負責人還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新三板上優質投資標的的稀缺以及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上的盲目投資,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新三板今年流行性的不足。

“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的好行情與許多投資者盲目跟進有很大關系,這些人要么之前沒關注過新三板,對市場根本不了解,要么就是過度關注,聽到‘轉板’傳聞便盲目投資。”在他看來,這些投資者投資完發現事與愿違,但為時已晚,在手中股票無法賣出的情況下,才意識到新三板流動性存在問題。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指出,所謂的“市場流動性”問題只是表象,因為優質股票交易仍然活躍,部分生物醫藥、TMT行業的企業市值甚至可以用美元計算,投資者在沒有發現值得布局的標的的情況下籠統認為“新三板流動性不足”,從而遠離新三板并不理性。“新三板市場并不缺乏有資金的投資人,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大額資金找不到優質的資產,優質資產少,能夠發現優質資產的眼睛更少。”

張馳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很多投資機構的資金2015年上半年在新三板市場行情高點被套住,隨著做市指數從超過2300點跌至1080點左右,所持股票已經處于浮虧狀態,為避免實虧只能按兵不動,賣盤較少也會帶來交易的不活躍。“很多虧損的機構在今年很謹慎,不太敢大規模投資,發行的新三板基金也沒人愿意認購。”

在張馳看來,當下創新層的優質標的流動性偏低,并非常態,其原因可能還與年底投資機構資金偏緊、做市商考核、大宗平臺交易未推出及大額資金入場有關。“投資機構臨近年底或將資金存入銀行來年再用,或因為項目基本投完而缺乏投資沖動,從而導致年底資金偏緊,交易偏少;大宗平臺交易制度未落地,許多到期資金必須從二級市場退出,從而導致股價下跌,而股價越低購買者越少;某些做市商考核指標之一便是實盈利潤,臨近年底完成利潤目標,也會拋盤把浮盈變成實盈,從而帶來股價的下滑;大額資金未入場也制約了流動性的改善。”

不連續競價交易熱議 明年下半年或現曙光?

12月8日,全國股轉系統信息研究部總監黃磊公開表示,新三板不以追求交易為目的,但是流動性對市場至關重要,下一步將圍繞流動性來解決市場問題。今年以來關于新三板流動性如何改善也是眾說紛紜:私募機構做市、公募資金入場、大宗平臺交易推出……但相比之下,全國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所說的“創新層探索實行不連續的競價交易”無疑在坊間引發了最強烈的反響。

前述券商做市負責人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競價交易能讓市面上的股票進一步分化,相當于通過規則制度減少了信息的不對稱,能夠幫助投資人更加有效地找到優質企業,同時進行資金配置,更好利用資源,并產生帶動作用和示范效應。“實行競價交易的企業股票必然會吸引市場上大量資金去追捧,其他企業會反思如何才能躋身競價交易,投資機構也能看清競價交易的企業從屬的行業、收入利潤等指標,使投資更有目的性。”

張馳認為,當下新三板估值低于A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交易活躍度不同,而交易制度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做市交易再怎么發展也不可能像A股交易那樣活躍,如果在創新層中選擇試點進行競價交易,或者實行不連續競價交易,即每天集中一兩個時段進行競價交易,其余時間仍為做市交易,可能也能實現競價交易的功能。”

張馳指出,競價交易提升流動性之后會提高企業估值,縮小與A股的差距,企業便沒必要再尋求“轉板”。

不過前述券商做市負責人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要實行競價交易,企業公眾股數量必然會有一定要求,大致和IPO標準相當。除此之外,競價交易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和考量,必然會是最終出臺的政策,落地不會太快。

在張馳看來,新三板流動性改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是綜合治理的結果。“一方面隨著掛牌企業質量的不斷提高,優質企業能帶來流動性;另一方面交易制度的完善、新制度的推出也會帶來流動性。”

張馳大膽預測,明年下半年部分股權足夠分散的創新層企業會作為試點單獨進行競價交易,或者進行不連續競價交易,如果合適再逐步推開。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