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陷入疲勞期 期待新三板政策的調整和轉型

2017/01/04 11:55      胡程平

新三板市場在經歷了2015年的急速擴容后,峰回路轉,2016年新三板市場迎來了“收縮”的一年。

市場從火熱到逐漸降溫,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市場對新三板的期望值也從密切關注到徘徊不前。

新三板市場有一萬余家的企業、30余萬的投資者,企業數量激增讓市場疲憊不堪,而企業質量參差不齊,投資者想要看懂市場都有難度;2017年如約而至,新三板對于企業、投資者無時無刻都在面臨著這場挑戰。我們先回首2016年新三板市場行情情況,深思新三板市場在2016年發生了哪些巨變?2017年,市場又將迎來哪些新變化?

陷入“疲勞期”

新三板曾經一路高歌猛進。

2013年12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以來,新三板的市場制度體系已基本形成。過去3年、特別是2016年,新三板市場企業的數量突飛猛進,已超過萬家,成為全球企業最多的資本市場。新三板萬家是個里程碑,標志著新三板3年擴容取得階段性成功,從此也開始進入“二次創業”時代。

截至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掛牌總數量剛好達到10000家,比年初5129家新增長了近5000家,繼2015年新增3557家后,新三板新增掛牌再創新高。

數量上的與日俱增,質量上的參差不齊一直是大眾詬病的焦點。由于各方面原因,新三板的流動性一直陷入滯后期,缺乏活水流動,新三板的市場走勢一直表現不佳。

2016年1-2月,新三板成指和做市指數震蕩下降,3-4月短暫回暖后,5-8月延續了年初震蕩下降的走勢,直至9月初才逐漸變得平穩。截至目前,新三板市場指數比2016年初出現了約20%的下跌。

對比A股市場2016年全年表現,4月之前新三板成指和做市指數表現明顯好于A股市場,4月之后表現明顯遜于A股市場。2016年新三板與A股市場行情的差距在拉大,相關性在減弱。

掛牌企業股票發行、交易與其他融資的融資需求隨之成倍擴張。與此同時,作為資金供給端的投資改善嚴重滯后。交易、定增等投資行為不但沒有提高,有的重要指標還出現了下降。

看不清的新三板市場

幾個月前,中信證券部分地區新三板團隊將變身區域投行業務的消息不脛而走,再為低落的市場情緒增添陰霾。“無疑是新三板業務這塊盈利不行,如果年內市場還沒有決定性利好消息,我們也要散。”某新三板掛牌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這對新三板市場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新三板的士氣鼓舞受到了影響,然而不甘沉寂的新三板在2016年末迎來轉機。私募做市試點不期而至,掛牌企業數量“破萬”如約而臨。截至2016年12月26日,據東方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中共有1011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市場期待這一量變或將帶來質變。而證監會、股轉系統內部多位領導也相繼站出為新三板流動性改善建言。

中信建投的一位做市商告訴記者,雖然新三板市場行情陰晴不定,冷暖不一,然而新三板好多股權投資機構都開始布局PRE-IPO,很多行業也備受投資機構青睞。

“目前市場中的企業有價值的企業占所有企業中不到10%。”中信建投的一位做市商告訴記者,目前自己關注的企業也有很多,其中不少行業的發展增速很穩定,每年20%以上的行業增速而且商業模式成熟的醫藥企業利潤都非常高,新三板中不少企業的發展仍然大有可為。

不確定性發展受到大眾質疑的同時,政策的落地如同甘露給同業人員打氣。

監管如約而至

談起2016年新三板市場,無時無刻都能感覺到新三板市場中自帶的亮點和活力,而這一切無論如何都繞不過“監管”二字。如果急速擴容的2015年被稱為“新三板元年”,2016無疑就是“新三板監管元年”。

無論是券商、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在這一年中,大眾紛紛向新三板市場看齊,期待新三板政策的調整和轉型。

除此以外,證監會的各地派出機構也加入到對新三板市場主體的監督工作中,一直未曾消停的主辦券商自查風波,也令券商業務人員應接不暇。一度是新三板最大做市商的中泰證券因做市業務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這也是首個因新三板業務被立案調查的券商。

股轉系統公開信息統計顯示,2016年之前,股轉系統共采取了134次自律監管措施,其中針對主辦券商或做市商有40次。而截至2016年12月22日,2016年股轉系統就對各市場參與主體采取了194次自律監管,針對主辦券商或做市商有68次,超過此前兩年之和。

“總體感覺2016年監管政策發布沒停過,風控部門一直有新的要求傳達過來。”安信證券某新三板業務人員談到2016年諸多券商因為小事被罰,所有券商人員都很謹慎,新政策的推行速度也因此降低,配合著頻頻出臺的新監管要求,券商深感壓力不小。

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負責人也表示,2016年的強化監管僅是開始,2017年才是真正的監管年。未來退市企業數量和退市比例勢必會繼續上升,因此投資應主動規避退市風險,價值投資將逐漸成為新三板的主要投資策略方向。

市場地位明確

除了監管政策外,2016年監管層對新三板市場的定位也極大影響著未來的投資方式。監管層密集發聲涉及新三板流動性的同時,對新三板市場定位也給予了較大關注。

投資者對新三板市場的定位認識是模糊的??床欢?、摸不清成了大多數投資者投資困惑的焦點。對于新三板市場而言,如何挖掘市場,找到潛力股已經成為大家爭相熱議的焦點。

然而,市場一次次滑入低谷,讓不少投資者對新三板市場陷入了“迷茫期”。與之前熱議的市場不同,冰火兩重天的新格局遲遲陷入僵局,甚至企業對新三板市場融資也“不抱幻想”。

對此,全國股轉系統信息研究部總監黃磊在2016年年末指出,全國股轉系統獨立市場地位不變,但同時要建立市場之間有機聯系。轉板制度的安排、獨立市場地位體現了市場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而如“三類股東”等影響新三板掛牌公司轉板IPO的障礙,股轉系統也表示“很快就會解決”。

在新三板掛牌公司“破萬”當天,國務院也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研究推出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試點,建立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合作對接機制。

2016年市場地位的明確和未來轉板制度的確立,也將引發處于估值洼地的新三板的投資熱潮。

IPO“集郵黨”

實際上,受制于低迷的市場行情和冷淡的交投狀況,早在監管層對新三板轉板制度作出規劃之前,不少新三板掛牌企業就已經開始籌備IPO的事宜。2016年的新三板市場投資上刮起了一陣“IPO集郵”的火熱行情。

所謂的新三板“IPO集郵”,其原理是通過提前鎖定擬IPO的新三板企業進行投資,待企業進入主板估值提升再謀取差價。而參與“IPO集郵”的投資者也被冠以“集郵黨”的稱號。目前,包括榮道財富新三板轉板基金、和盛乾通轉板1號等多只明確以轉板為主題的私募基金已陸續成立。

除受新三板自身流動性窘境影響外,證監會頒布的扶貧政策也再為新三板企業IPO添了一把火。

證監會2016年9月表態,將對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并購重組等開辟綠色通道。目前已有24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將注冊地及主要生產經營地遷至貧困地區,意圖駛上IPO“快車道”。2016年的新三板投資“IPO概念”之上再添“遷址概念”。

目前共有29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其中已經報送材料至證監會的70家。包括日前登錄創業板成功的江蘇中旗在內,2014年以來共有5家新三板企業轉戰主板。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家IPO成功的企業,在新三板市場從掛牌到退市,均在二級市場呈現零成交的狀態。

從投資效果來看,“IPO集郵”策略確實行之有效。據安信證券統計,2016年全年有253家新三板公司發布上市輔導公告,其中有26.88%的公司在一周內股價上漲,有59.68%公司沒有發生交易,13.44%公司股價有下跌,而在發生交易的102家公司中有66.67%是上漲的。但隨著集郵策略越來越盛行,其隱藏風險也在暴露。

“新三板二級市場缺乏漲跌停限制,IPO概念股漲得太快了,”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認為,與此同時,市場中也紛紛對“集郵”策略表示警惕,他們認為如果IPO成功轉板的概率并不高,而且由于信息管控不健全,普通投資要小心成為IPO企業的接盤俠。

新三板市場,一方面受到大眾投資者的青睞,另一方面IPO的潛在可能讓不少企業飛蛾撲火般投向市場,然而概率卻仍屬于未知。

雖然存在諸多問題,聯訊證券新三板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未來,在轉板制度可能出臺的預期下,新三板還會有掛牌企業源源不斷的尋求轉板途徑。但我們預計2017年一系列制度紅利退出后,轉板IPO的節奏或將逐漸放緩。

聯訊證券新三板負責人認為,IPO發審節奏并不穩定,雖然2016年底前IPO過會速度加快,但不能以此去推斷2017年IPO的發審節奏。對于新三板而言,在政策出臺時間尚未明朗的情況下,一些掛牌企業尋求轉板IPO,這是根據企業自身情況而定的。實際上,在新三板擴容后,目前也僅有兩家掛牌企業成功過會,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300家上市輔導或已經申報證監會的企業并不具備都能成功IPO的條件。一些掛牌企業在股權結構方面和交易方面存在問題較少,過會速度較快,但大多數擬IPO企業要走的路會更長些。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