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佳和小貸后,第二家主動退出的掛牌小貸公司三花小貸(834271)也進入了摘牌倒計時階段。
相對于佳和小貸,三花小貸更是直接要轉謀其他業務了。2017年1月10日,三花小貸宣布,公司終止掛牌申請材料已于2017年1月5日獲股轉系統受理。
回顧過去的一年,2015年年底至今,新三板對小貸公司關上的大門,依然沒打開。從2016年1月11日至今一年來,新三板掛牌的小貸公司一直維持在45家左右。
而在融資、做市、創新層的新三板紅利面前,都沒有小貸公司的份兒。對于這些公司來說,如今在新三板上,除了品牌塑造的好處,恐怕只有信息披露和規范發展等義務,更別提還要交上一年的掛牌年費、券商服務費以及會計、律所的服務費了。
三花小貸:哥不玩了
三花小貸在2015年11月13日正式掛牌新三板。但一年時間來,什么資本動作都沒做,就于2016年12月15日發布《擬申請終止掛牌公告》,理由是,為更好地貫徹轉型思路,擬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按照三花小貸的說法,公司擬申請取消小貸試點變更為普通類公司,實現公司退出小額貸款行業的轉型發展。“根據公司擬退出小貸行業轉變為投資管理性公司的轉型要求,擬變更公司名稱為‘新昌縣聯合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其公布的公司章程顯示,公司經營范圍變更為企業財產保險、家庭財產保險、貨物運輸保險、機動車輛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同時辦理小企業發展、管理、財務咨詢服務;不良資產管理;股權投資管理等。
事實上,三花小貸的轉型摘牌早有跡象。就在去年1月25日的董事會上,審議通過了開展買賣債券和基金等固定收益類業務、權益類投資業務、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發行債券等新業務。經過近一年調整,12月5日,該公司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十天后就公布了從新三板上摘牌的決定。
對于三花小貸的摘牌,佳和小貸作為前輩或許最能理解。佳和小貸掛牌時間比三花小貸還晚了一個月,于2015年12月31日登陸新三板。但登陸8個多月,恰趕上小貸公司融資等受限,佳和小貸掛牌新三板后也無融資無交易。
2016年8月16日,佳和小貸果斷宣布,從新三板上終止掛牌,緣由是“根據公司發展的需求并結合自身情況。”兩個半月后(11月2日),該公司正式摘牌,成為第一家主動“退市”的新三板小貸公司。
回顧過去的一年,自2014年8月8日,第一家小貸公司鑫莊農貸(830958)登陸新三板后,新三板便成為小貸公司追捧的資本市場。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共有6家小貸公司掛牌新三板;2015年全年有37家小貸公司奔赴新三板。
然而,2015年12月底,以小貸公司為代表的類金融公司被限制掛牌新三板。2016年,只有泰鑫小貸和元豐小貸兩個幸運兒登上了新三板。此后,從2016年1月11日至今一年來,新三板掛牌的小貸公司一直維持在45家左右。
2016年1月19日晚間,股轉系統業務人員在相關業務群中通知各主辦券商,“所有類金融機構全部暫停辦理掛牌手續,無論項目處于何種狀態。”至今,新三板對小貸公司關上的大門依然沒打開。
新三板關閘:小貸公司喪失資本紅利
去年5月27日,股轉公司明文指出,小額貸款公司等具有金融屬性的企業大多處于新興階段,所屬細分行業發展尚不成熟,監管政策尚待進一步明確與統一,面臨的監管形勢錯綜復雜,行業風險突出。“在相關監管政策明確前,暫不受理其它具有金融屬性企業的掛牌申請,待相關監管政策明確后,重新申報。”
然而,如果認為那些已經掛上新三板的小貸公司很幸運,那就太天真了。
根據股轉公司的規定,對已取得掛牌函的其它具有金融屬性企業,終止掛牌手續,撤銷已取得的掛牌函;已掛牌的其它具有金融屬性企業,除了已經做市的,其他為做市的不得采用做市轉讓方式。
說白了,不讓掛,掛上了也不能做市交易,甚至連融資都實質上暫停了。新三板在線了解到,截至目前掛牌的45家小貸公司中,只有9家小貸公司進行過股票發行融資。已掛牌的小貸公司最近一次增發募集公告發布日,還是兆豐小貸在2015年12月16日進行的。
也就是說,2015年12月底至今,小貸公司的定增融資已經停止。
聯訊證券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股轉公司從四個方面嚴格限制了類金融企業融資,一是已掛牌的類金融企業不可通過定增形式將自己控制的其他類金融企業裝入現有企業;二是已掛牌的類金融企業募集資金過程不可參股或控股具有類金融屬性的企業;三是已掛牌的類金融企業在融資時不可以拆分等任何變相形式將資金輸送給股東或者子公司;四是非類金融企業可以使用自有資金投資類金融企業,但持股比例不可超過20%,且不能成為第一大股東。
眾所周知,在我國現行的金融體制下,小額貸款公司無法向公眾進行融資,主要以股東出資額進行對外放貸,融資方式十分有限。為什么小貸公司此前對新三板市場趨之若鶩?就是好不容易能找到一個還算公開的融資場所。
然而,定增融資閥門一關,這些公司也只能干耗著。據新三板在線統計,45家新三板小貸公司中,僅有9家于2015年通過定向增發方式進行融資4.61億元。其中融資額最高的是信源小貸,為8264.36萬元;而兆豐小貸掛牌以來只融資1500萬元。
這還不算。股轉公司去年5月27日發布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指出,小額貸款公司等特殊行業掛牌公司,在相關監管政策明確前,暫不進入創新層。
也就是說,對于小貸公司來說,如今在新三板上,除了品牌塑造的好處,恐怕只有信息披露和規范發展等義務了,還要再交上一年的掛牌年費、券商服務費、會計服務費等,卻享受不到融資、交易等方面的福利待遇。
行業寒冬:轉型還是堅守?
想想都“肉疼”,畢竟小貸公司們本來就煎熬在嚴酷的行業市場氛圍中。2016年11月,人民銀行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小額貸款公司行業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整體來看,截至9月末,小貸公司無論是公司數量、實收資本、從業人數還是貸款余額與上半年相比,都呈現減少趨勢。
報告披露,2015年三季度末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國小貸公司總數連續4個季度下滑,從8965家下降到8741家。與2016年上半年統計數據相比,全國小貸公司機構數量在7月至9月的3個月內減少了69家。與去年三季度末相比,全國小貸公司機構數量共減少224家。
更重要的是,小貸公司的貸款余額也處于持續下降狀態,2016年一、二、三季度末的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減少23億元、40億元和111億元。與此同時,小貸公司2016年一、二、三季度末的實收資本分別比年初減少34億元、80億元、152億元。
對于小貸行業衰退的原因,融資渠道受限、利潤空間收窄、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等為市場詬病已久,此外,小貸公司還受到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線上P2P平臺極大沖擊。
面對嚴酷行業環境和不利資本氛圍,有的小貸公司如佳和小貸這樣舉手投降退出新三板,有的如三花小貸這般退市后更換主營,更多小貸公司依然在新三板上拼命站著。當然,這些站著的小貸公司也是各有姿態。
根據45家新三板小貸公司最近一次的財務報告,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30家公司前三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期下降,占比超六成,其中通源小貸、三花小貸、東方貸款等公司收入下滑在50%以上,營收甚至不足800萬元。而在盈利方面,近30家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三花小貸、天秦股份同比轉虧,三花小貸虧損額更是達2244.77萬元。
當然,也有十多家新三板掛牌小貸公司業績處于增長狀態。比如,信源小貸業績漲幅就屬于個中翹楚,其截至2016年9月底的營收為2539.24萬元,同比增長27.59%,凈利潤1584.36萬元,同比增長53.28%。
另外,鴻豐小貸1月10日宣布,其2016年業績將繼續增長。據透露,該公司去年營收7000-7200萬元,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5500-5600萬元,分別同比上漲8.33-11.43%、6.72-8.66%。
面對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小貸公司的抉擇各有不同。在三花小貸堅定摘牌的同時,陽光小貸則在1月3日收到了大同市政府金融辦公室同意其擴張經營范圍的批復。據此,除了不得通過網絡平臺進行融資外,該公司將增加網絡小貸、票據貼現、資產轉讓代理、自有資金投資、企業財務顧問等新業務。
在熟悉小貸行業的人士看來,伴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網絡小貸、科技小貸正是小貸公司轉型的主要方向。
顯然,對于大多數已經掛牌新三板的小貸公司來說,與其他8000多家的同行相比,能夠闖入新三板,已經實屬幸運?;蛟S等待行業治理與新三板監管完善后,繼續堅守新三板市場的小貸公司會有意外之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