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股權市場不能跨區經營、新三板與區域市場將建合作對接機制,借著春節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通知》(下稱《通知》)的利好,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這兩個“四板市場”再迎利好。
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首席研究員高鵬飛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知》意味著區域市場真正納入到了國家的頂層設計中,有了一個‘戶口本’。”對于指導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加快完善多層次證券市場建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部分企業將回流
“區域性股權市場是主要服務于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中小微企業的私募股權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方人民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高鵬飛認為,《通知》首先明確了區域市場的定位。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強調區域性特征,也給此前頻頻出現的企業跨區域掛牌亮了紅燈。
《通知》規定,“區域性股權市場不得為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外的企業私募證券或股權的融資、轉讓提供服務。不符合規定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省級人民政府要按規定限期清理,妥善解決跨區域經營問題。”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40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除云南外其他省市均已設立),掛牌企業1.74萬家,展示企業5.94萬家,2016年為企業實現融資2871億元,累計為企業實現各類融資7000億元左右,其中股權融資占10%,私募債融資占30%,股權質押融資占50%。在這些區域股權市場中,僅上海股交中心的各類掛牌企業就達到9700余家,而我省的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也達到1811家。
不過,區域性股權市場的蓬勃發展,也讓一些腹地較小的股權交易中心把觸角伸到了外省,比如上海股交中心、天津股權交易所就發展了不少山東企業前去掛牌。
“目前我省在外地掛牌的股份公司大概有120家左右,最初是在天津掛牌的多一些,后來去上股交掛牌的多一點。至于非股份公司的掛牌數量,并沒有確切統計數字,但數量應該也不少。”一位業內人士向經濟導報記者透露。
據分析,在區域股權市場跨區經營被叫停后,省內企業再想掛牌,只能選擇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或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而跨區掛牌企業的限期清理,也將使部分企業回流省內的這兩家“四板”市場。“對省內的兩家‘四板’市場,確實是個利好。”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將與“新三板”對接
其實,跨區域掛牌被叫停對省內的兩家“四板”市場只是小利好,證監會正在研究的新三板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合作對接機制以及《通知》中明確的定位,才是更大的利好。
“區域市場明確定位為通過直接融資,為最廣大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資本市場服務的市場,真正成為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部分。”高鵬飛分析說,區域市場下一步將與滬深交易所、新三板有序銜接、功能互補。
在業內人士看來,山東省規模以上企業現在有6萬家,上市企業160家左右,新三板掛牌企業300多家。這6萬家企業不可能都上市和掛牌,在這種情況下,逐步發揮區域股權市場這個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就很重要。
“大量的暫時不夠條件去上市或到三板的企業,可以先到區域市場掛牌。就像上學一樣,企業‘自學’8年能上市,在新三板‘學習’2年能上市,在區域市場這個‘高中’學4年,也能上市或者新三板掛牌。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學會利用資本市場,才能利用直接融資手段融資,中國金融結構的失衡問題才能解決”。高鵬飛說。
據悉,證監會當前正在研究新三板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合作對接機制,按照2015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推進具備條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機構開展新三板推薦業務試點工作。
根據《意見》,控股股東為證券公司、具備相應業務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管理機構,可以開展新三板推薦業務試點,推薦掛牌公司的持續督導和做市服務等工作由控股股東承擔。
據經濟導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以中泰證券為大股東的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目前已成為國內企業轉板到新三板最多的區域市場,共有39家企業轉到新三板,據不完全統計,各區域市場全國共有165家企業轉板到新三板。
業內人士預計,《通知》將打通區域性股權市場與新三板轉板通道,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山東的兩家區域股權市場,顯然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