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監管工作會議上談到企業IPO和注冊制時表示,注冊制既不要理想化也不要神秘化,務必理解制度,咬住牙關,保證質量好的公司能夠及時上市,用兩三年的時間解決IPO堰塞湖。
“企業IPO的數量不斷增加,這是好事兒,如果資本市場要‘找米下鍋’,反而要出大事兒。”劉士余稱,穩定的預期是市場證明有效的做法,必須牢牢去做,別折騰,企業IPO的核心是做好上市公司發行公司股票的質量審查。
劉士余認為,行業管理、市場監管的政策預期要穩,已經被行業發展,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各項政策、方法、導向要扎實執行,務求實效。
劉士余認為,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是融資,注冊制是監管的方向性要求,不是監管目標。
“注冊制跟行政核準制就那么絕對對立嗎?”劉士余反問道。他認為注冊制的核心就是把握上市公司質量,企業IPO不管放到哪里去核準,都要符合黨、國家和廣大人民的利益,證券交易所交易所不是私有制的交易所,任何行為都在人民的利益上。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IPO發行已經明顯加速,2016年下半年每月核發批文的數量幾乎都是上半年的2倍以上。
劉士余認為穩定的資本市場也是改革發展一切措施操作的基礎。“巨大的波動受傷的是中小投資者,而沒有波動的資本市場是一潭死水,驚濤駭浪的資本市場一定是弱肉強食的操縱。”
劉士余表示,股指穩定和融資力度不能對立,沒有IPO數量的提升,資本市場一些丑惡現象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數量上來了,殼價格就下來了,就不會炒殼。2017年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略的力度要提升,要穩中求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