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將迎來史上首次調整。
去年5月27日,全國股權轉讓系統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新三板分層細則正式出臺。首次分層中,全國共有920家達標企業進入創新層,其中山東入圍的新三板企業有50家。
這50家進入創新層的魯企能否留下?哪些企業有可能被“降層”?經濟導報記者盤點發現,海益寶、科匯電自、智洋電器、力諾特玻等近20家企業因“踩紅線”,或有“降層”危險。
三大標準決定去留
按照全國股轉系統解釋,為保證市場分層的動態管理,系統就創新層掛牌公司設置了維持標準,暫定為每年調整一次,不符合創新層維持標準的企業將被調至基礎層,調整時間為每年4月30日掛牌公司年報披露后。
《辦法》中第十一條明確表示,進入創新層的掛牌公司應當滿足以下維持條件之一:“(一)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年平均凈利潤不少于1200萬元(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最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二)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于4000萬元;股本不少于2000萬股。(三)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3.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于5000萬元;做市商家數不少于6家。”
《辦法》第十二條還規定,合格投資者不少于50人,最近60個可轉讓日實際成交天數占比不低于50%。
此外,公司最近12個月不存在以下情形:掛牌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現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因信息披露違規、公司治理違規、交易違規等行為被全國股轉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限制證券賬戶交易等自律監管措施合計3次以上的,或者被全國股轉公司等自律監管機構采取了紀律處分措施等;掛牌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現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因信息披露違規、公司治理違規、交易違規等行為被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或者被采取行政處罰,或者正在接受立案調查,尚未有明確結論意見;掛牌公司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現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受到刑事處罰,或者正在接受司法機關的立案偵查,尚未有明確結論意見。
面臨“降層”風險
東方財富(300059)CHOICE數據顯示,從“合格投資者不少于50人”這條可以“一票否決”的條件來看,有15只創新層魯股不達標。
智洋電器、源怡股份、億聯科技、朗朗教育、力諾特玻、鼎訊股份、泰華智慧比較麻煩,合格投資者分別有7、9、9、16、19、27、29人,與維持標準相差較大。
其中,朗朗教育合格投資者的人數與不少于50人的要求相差甚遠。朗朗教育是一家為學前教育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專業企業。不過,與其他行業相比,幼教行業投資回報周期長,企業承擔的風險可能更多。
而翔宇藥業、三祥科技、藍孚高能、京博物流、中安股份的合格投資者均超過40人,盡管與“合格投資者不少于50人”的要求相差不多,但仍不能達標。
此外,天罡股份、山東綠霸、旺盛園林的合格投資者數量則介于30-40人之間,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
除了合格投資者一項不達標外,還有3只創新層魯股此前曾因違規被監管層處罰,也面臨“降層”風險。它們分別是國林環保、科匯電自、海益寶。
其中,國林環保因公司原董事朱若英離職后半年內轉讓所持有的國林環保股份,構成違規減持,被股轉公司在去年4月約見談話,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
科匯電自在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與母公司、實際控制人以及關聯企業發生巨額關聯資金往來,但未依法披露,同時還存在為母公司代墊工資、電費等費用的情形。去年12月,山東證監局決定對科匯電自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計入誠信檔案。
海益寶則在今年1月兩次公告被處罰,第一次是因關聯交易未履行決策程序構成違規,公司及公司董事長范立強、董事會秘書彭義林,被全國股權系統采取自律監管措施;第二次是為母公司3.97億元的貸款提供擔保但未作出公告,被山東證監局出具監管關注函。
值得注意的是,星科智能、老來壽、可恩口腔、藍孚高能等4只創新層魯股,曾公告去年上半年出現虧損,虧損額分別為1833.9萬元、478.03萬元、438.3萬元、302.9萬元。
上述4家企業若未在去年下半年實現扭虧,則觸發創新層掛牌企業最近連續兩年持續盈利,且年平均凈利不超過1200萬元的條件,面臨降級風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