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市”再臨新三板
3月1日,成交價格相對公允的新三板做市指數連續第六天收陽,報1137.33點,漲幅0.29%。當日新三板總成交額達12.71億元,其中做市轉讓8.39億元,協議轉讓4.32億元。
在過去的六個交易日內,新三板做市轉讓總成交額從2月22日3.81億元升至2月27日最高點9.32億元,成交額有明顯增加。
繼炒作做市概念股、創新層概念股、“IPO概念股”、“扶貧”概念股之后,“精選層”概念股呈橫空出世之狀。政策信號驅動的行情在新三板近三年中屢見不鮮,持續性究竟如何?
源起“精選層”
2月21日,由于某證券類媒體對于“精選層”、“競價交易”的報道引起市場關注。
結合證監會2016年12月出臺的對于“專業投資者”的新標準,市場各方普遍預測:新三板將進一步“優中選優”,以“精選層”和配套的差異化制度為成長性、行業空間、內部治理、經營業績等各方面均處于市場領先地位的優質企業提供融資和流動性的切實便利,從而實現新三板對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扶持,使其成為真正的“苗圃”和“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何為“精選層”,以及“精選層”何時推出,目前卻在官方正式文件中尚無表述。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則是在“精選層”預期的基礎上,對監管層最新表態的意會。
“我們改革的重點就是完善市場分層,通過分層管理,把發行、交易、投資者準入和監管,把多方面的改革串起來,為眾多的掛牌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制度供給,把市場的積極效用進一步釋放出來。重點去支持那些創新能力強、誠實守信、運作規范、前景廣闊的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分管非公部和新三板的證監會副主席趙爭平日前公開表態。
“對于‘完善市場分層’一詞如何理解,成為目前焦點。市場聲音較大的是認為所謂‘完善’市場分層,就是直接在目前10000家企業中,根據某種標準推出一個‘精選層’;另有聲音認為,‘完善’市場分層,是將去年未能實施的創新層差異化制度供給落實,‘精選層’若想落地仍要在創新層差異化制度運行一段時間的基礎上,在創新層內部局部實施。”北京新三板投資者王亦飛表示。
雖然市場仍對“精選層”的真實性莫衷一是,但行情已經先人一步。
“目前市場最顯著的特征是此前一些原本沒有IPO預期的藍籌大票開始放量上漲。比如圣泉集團和成大生物,就是這類企業的典型。如果新三板市場本身交易制度等改革措施短時間內無法落地,這些股票是被之前專注投資‘IPO概念股’的投資者所無視的。這說明雖然新三板二級市場成交額極其有限,但也存在風格切換。”王亦飛表示。
數據顯示,2月22日以來區間成交額排名前20的做市股票中,最新報告期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企業多達15家,顯示市場風起之時,股東人數較多的企業更容易形成預期差并造成交易。
行情持續性待解
“新三板市場需要進一步系統性的制度設計,在2017年可以預期,但是不同的政策力度和時間場景下,投資策略的重心會有顯著不同。目前監管層的態度明顯向再分層方向傾斜,我們認為監管層以分層為今年改革重點的決心觸及了市場對于整體的投資策略框架難以把握的痛點,有助于投資者理順整個新三板的市場定位。”中泰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張帆認為。
從做市指數歷史交易數據來看,新三板二級市場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經歷過多次行情,但大多“短命”。
2015年1月至4月的“做市概念股”行情共持續48個交易日;2015年10月底至11月底的“創新層概念股”行情共持續23個交易日;2016年5月底的創新層股票名單首次公布后,行情共持續3個交易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二級市場的熱潮初起,新三板發行融資市場也迎來標志性事件。
在歷時4個月,經過3次認購延期后,新三板掛牌企業神州優車于2月28日晚宣布,公司掛牌后的首次股票發行認購結果出爐。神州優車最終以每股16.8元的價格發行約2.74億股,向4家機構合計募資46億元。
“作為新三板市場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其融資情況一直被視為懸念和風向標,也許可以給市場一些方向性的指引。”王亦飛指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