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指南針(430011.OC)公告召開股東見面會,呼吁全體股東配合公司實現股權清晰的目標,以掃清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的障礙。作為一家新三板老牌企業,即便面臨401個股東中,大多數不掌握“上述股東及其購買股份的具體情況”的現狀,也義無反顧地堅持轉板。
今年掛牌公司股票交易累計達250億
根據全國股轉系統統計數據顯示,2月17日,掛牌公司達10627家,總股本6046.53億股,其中無限售股本2539.90億股,總市值達42393.26億元。掛牌公司股票成交8.57億元,其中做市方式轉讓的股票成交4.43億元。今年以來,掛牌公司股票成交累計達250.51億元,其中做市方式轉讓的股票成交累計達108.98億元。
從勢頭上說,今年的情況仍然遜于2015年、2016年開年,但作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一環,新三板仍然有強大的自身價值,只是因為流動性嚴重不足導致信心流失,讓承載了1萬多家企業夢想的新三板有些尷尬。
2月13日,深交所在貫徹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部署落實會議各項任務要求中指出: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深化創業板改革,推動新三板向創業板轉板試點,支持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廣、契合國家發展戰略導向的優秀企業上市。(微信號:zhitong-xinsanban)
投中集團研究院分析師鮑威為認為,轉板制度安排是新三板核心競爭力之一,是目前能夠看到的潛在的新三板紅利。轉板制度一旦落地,新三板將成為創業板的孵化基地。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有300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接受上市輔導,其中近一半來自創新層。由此看來,擁有超過萬家掛牌企業的新三板更像一個超大的“養魚池”,個頭尺寸夠夠格了,就要向A股轉移了。
另辟蹊徑的“綠色通道”可能不通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共有4946家掛牌企業符合創業板IPO財務條件,占萬余家總掛牌企業大約50%(數據來自Wind)。
根據相關規定,創業板IPO的財務條件主要由盈利和凈資產兩個指標組成。首先,企業必須滿足最近一期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下稱“共同標準”);其次,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下稱“標準一”);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下稱“標準二”)。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較低者為計算依據。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到目前為止掛牌企業若要在A股上市,需要先從新三板摘牌再重新排隊走一遍IPO流程,轉板通道根本不通。
一些急切想IPO的新三板企業,則另辟蹊徑謀求走“綠色通道”。據統計,自去年9月9日扶貧政策推出以來,至少有33家新三板企業宣布遷址貧困縣。其中,23家已經完成遷址,10家公司公布遷址計劃。
證監會明確表示,不支持單純為上市買通道、利用政策“鉆空子”套利等形式主義行為,同時明確了兩個原則:“依法合規”和“精準扶貧”。這也意味著相關企業可能要另尋出路了。(微信號:zhitong-xinsanban)
在各方靜候制度紅利之時,已有不少企業伺機而動。自2016年12月以來,至少有75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公布了大股東或高管增持的公告,這也是自2015年7月的增持高峰之后,產業資本增持新三板的第二個小高峰。
安信證券分析師諸海濱認為,2017年新三板資本退出渠道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轉板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的預期,加之創新層審計要求提高帶來的財務風險降低,新三板市場將得到估值修復。
“未來新三板企業或將面臨多條出路。”諸海濱判斷,一批尚未盈利的互聯網或創新行業,選擇進入創新層或升入未來可能推出的更高層次;處于成熟行業且凈利潤已大于5000萬元,短期資金需求不高的企業,可能會選擇IPO排隊;對于行業比較新,正從初創期邁入高速成長期,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但凈利潤絕對值低于5000萬元,對資金需求較大的企業,未來等待新三板轉創業板試點或不失為較好選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