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層提升融資功能 市場基礎建設將細化

2017/03/08 13:34      王艷妮

“萬家時代”下的新三板市場受到各方關注,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的提法,讓“新三板”首登政府工作報告。

業內人士指出,新三板連續兩年融資過千億,海量、多態、初創特征的市場已經形成,所承載的市場期望和功能寄托前所未有,面對著市場流動性和定價功能不足、融資效率有待提升、市場參與主體信心不足等“成長的煩惱”,新三板還需在基礎建設方面做文章,進一步細化制度安排。

市場基礎建設在路上

新三板擴容至全國這4年來,已逐步成為觀察我國中小微企業發展狀況的新窗口。據2016年末數據,新三板掛牌公司達10163家,總股本5851.55億股,總市值約4.0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8.15%、97.72%和64.97%;其中創新層公司952家,基礎層公司9211家,總股本占比分別為17.47%和82.53%。

按國家統計局企業劃型標準,掛牌公司中中小微企業合計占比94.64%,小微企業占比64.11%。從股本情況看,5000萬股以下的企業有7106家,占市場整體的69.92%,其中3000萬股以下的5052家,占市場整體的49.71%。

在融資規模和并購重組方面,2016年共有2603家公司完成2940次發行,融資1390.89億元,發行次數和融資金額分別較上年增長14.62%和14.37%;完成收購和重大資產重組338次,交易金額合計534.55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58.69%、53.69%。

新三板市場融資規模有所增長,融資結構得到一定程度優化,但與掛牌家數的增幅相比,尚不能很好地與融資需求相匹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新三板的發展、成熟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改革的不斷深化,也需要掛牌公司對市場的功能了解不斷深入,提高引進外部投資者必要性的認識,熟悉利用新三板進行資本運作的具體流程,增強其利用新三板市場平臺進行轉讓、融資、并購重組的意愿。

“作為一個獨立且年輕的市場,新三板發展時間短,沒有路徑可依賴,沒有方法可照搬,只有不斷實踐總結經驗。”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基礎建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相關制度安排還需要細化,還存在著市場流動性和定價功能不足、融資效率有待提升、市場參與主體信心不足等“成長的煩惱”。同時,亦有必要將新三板放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視野下進行考量,新三板改革將是今年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分層機制將是全年重點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今年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新三板要進一步優化分層制度和辦法,既有苗圃功能,更要發揮土壤功能,讓創新能力強、誠信好的企業能夠良好發展。

證監會副主席趙爭平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新三板改革既要有效監管、守住底線,更要因勢利導、積極作為,把融資、交易這些核心功能進一步提升,要讓新三板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實現一個大的、質的提升。改革重點就是完善市場分層,通過分層管理,把發行、交易、投資者準入和監管,把多方面的改革串起來,為眾多的掛牌企業提供差異化的制度供給,把市場的積極效用進一步釋放出來。

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今年新三板在政策方面,一是完善和優化分層制度,二是監管制度供給與改革制度供給并行。近一年多來,我國資本市場“穩、嚴、進”的發展態勢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和契機,新三板可在分擔、解決IPO“堰塞湖”上發揮更大作用,同時區域股權市場的規范,對新三板服務企業的空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場穩定的前提下對發展理念和制度安排再思考、多探索,最終實現新三板從量的增長走向質的提升。

自2016年6月27日新三板市場實施首次分層以來,分層確實對融資起到了引導作用。2016年創新層公司中共有61%、580家完成了711次股票發行,融資528.01億元,分別占全市場融資的24.18%和37.96%,市場家數占比約10%的創新層公司完成了市場約40%的融資額。相比基礎層而言,創新層公司規模較大、業績較好、發展階段相對成熟,因此具有單筆融資規模較大、估值略高、機構參與度較高的特點。

同時,創新層公司平均每筆融資額7426.30萬元,為基礎層公司的1.92倍;平均發行價格8.78元,為基礎層公司的2.39倍;平均發行市盈率約26.25倍,較基礎層公司高10.71%。

在當前市場融資規則基礎上,投資者熱切期待后續差異化制度供給,尤其希望增加創新層制度供給,以改善創新層流動性帶動整個市場流動性,精選層的說法一時傳遍市場。業內人士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新三板將會再推進精選層,但在現階段監管能力仍有待提升的背景下,預計今年短期內監管將主要著眼于監管能力提升,促進創新層以及基礎層企業規范治理,進而修訂和完善市場各類制度,有序穩妥地增加制度供給。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