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家公司搞股權激勵,活生生把自己搞虧了)
企業虧損有一萬種理由,總而言之就是入不敷出:收入不行、成本太高、費用太多。比如產品賣不出去,收入太低;管理粗放,成本降不下;業務實現太依賴銷售,銷售費用太高;還有些企業折騰收購,帶來了大額無形資產攤銷,拉高費用;等等等等。
這里我們要說的是另一種理由:股權激勵!
相信您可能聽說過,股權激勵致公司虧損的案例。比如2014年全年虧損了50億元的京東,股權獎勵增加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一、這樣的事,咱們新三板也有
2017年3月17號發布公轉書的普蕊斯(871269.OC),是上海的一家為客戶提供臨床試驗現場管理服務(SMO)的公司,通過接受研究者的委托授權,將經過培訓后的優秀的技術人員派往各研究中心,協助研究者處理臨床試驗的部分日程工作,確保臨床試驗過程符合GCP和研究方案的規定,并與申辦方、醫院機構、CRO進行有效的溝通,推動臨床試驗的規范化。
從業績上來看,在新掛牌企業中,普蕊斯還是不錯的。企業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8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是3,116.12萬、4,165.99萬和3,812.53萬,凈利潤分別為479.43萬元、-1,402 .91萬元、596 .32萬元。
不難發現,2015年在收入達4,156.99萬元、超過2014年水平的情況下,竟然虧損了!
原來,2015年底公司實施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是虧損的原因。公司原控股股東普瑞盛將其持有的20.936%的股權轉讓于員工持股平臺石河子睿新。
實際上,普瑞盛也是受公司實際控制人賴春寶控制的公司。
從持股平臺石河子睿新的10位股東構成來看,有2位董事、2位監事(其1同時也是核心技術人員)、4位高管和2位核心技術人員。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將股權激勵計劃費用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和資本公積。普蕊斯這一股權激勵使得公司2015年度分別增加管理費用(比2014年增長約500萬)、其他資本公積2,038.50萬元,導致了公司2015年虧損。如果不做這輪股權激勵,企業2015年凈利潤至少在600萬元以上。
二、新三板公司應該何時做股權激勵?
普蕊斯選擇的是在掛牌前做股權激勵。企業掛牌前當然不一定要做股權激勵,但很多企業為了激勵管理層和核心員工,在掛牌前都會做一次股權激勵,尤其是那些高新技術和高科技公司,普蕊斯也是這么干的!當然,在什么時點進行股權激勵,取決于企業自身情況和追求的效果。
三、激勵比例及價格如何定?
對于股權激勵比例,即激勵股份占企業多少股比合適的問題,是企業做股權激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對于這個問題,首先當然沒有一個固定的比例放之四海皆準,也沒有一個慣例性的激勵比例可以參考,但是有專家??!在熟悉各類各型企業的情況基礎上,專家建議這個比例在5%-20%之間,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可以考慮用股權和期權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這樣通常既有利于實現激勵效果,又為未來的股權激勵預留了空間。
而普蕊斯的激勵比例高達20.936%,無疑是非常有誠意的。
四、股權激勵各方訴求在哪?
高管層關心的是:做股權激勵應該以什么價格和什么形式做,既能起到激勵的效果又能價格平衡合適,而且對企業掛牌和未來發展有正向積極的影響,是企業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最關心的問題。
被激勵對象最關心:激勵價格是否有吸引力,股權是否容易變現,激勵取得的股權來源是無償授予還是有償取得等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