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市場協議轉讓股票“一分錢交易”和“烏龍交易”現象將成為歷史。3月27日起,新三板對協議轉讓股票設置了申報有效價格范圍,即不高于前收盤價的200%且不低于前收盤價的50%的申報有效價格范圍。
聯訊證券研究院策略研究院魏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投資者誤操作導致“烏龍指”事件頻發,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重視。另外,長期以來,一些協議轉讓股票異常交易頻繁,特別是嚴重偏離正常股票價格的交易行為,如“一分錢交易”時有發生,引發市場對現行協議轉讓交易規則的質疑,市場投資者也反對這種帶有“內幕交易性質”的交易行為。
魏彬認為,“在過去的交易規則下,協議轉讓股票很難通過二級市場成交價格來反映企業真實的估值水平。如今,監管層采取了必要的限制手段,將大大減少兩類異常交易現象的發生,對于規范交易市場,保護投資者權益是非常有益的。”
3月25日,全國股轉系統發布通知明確,自3月27日起,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股票,申報價格應當不高于前收盤價的200%且不低于前收盤價的50%。超出該有效價格范圍的申報無效;同時采取協議轉讓方式的股票,無前收盤價的,成交首日不設申報有效價格范圍,自次一轉讓日起設置申報有效價格范圍。
根據對近4年來新三板全部協議轉讓股票成交數據的測算分析顯示,不高于前收盤價的200%且不低于前收盤價的50%的申報有效價格范圍,基本能夠滿足協議轉讓股票的正常交易需求。
市場人士認為,此次對協議轉讓股票設置申報有效價格范圍,有利于新三板協議轉讓股票形成更為公允、更加穩定的市場價格,也有利于新三板市場的風險防控和平穩運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