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年報披露高峰:機構熱情回升

2017/04/13 13:34      常亮 王艷妮

春江水暖,暗流涌動。

4月份以來,新三板進入年報披露高峰期,真成長還是偽成長,真IPO還是假IPO,開始進入去偽存真的新階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滬深A股新股發行速度加快,2016年開始批量申報IPO材料的新三板公司已經得到了反饋,新三板市場投資邏輯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和支撐,市場融資呈現回暖跡象。

“目前做一個Pre-IPO項目要超過幾個甚至十個普通融資項目,投資者容易接受IPO邏輯。盡管長期來看新股發行提速會降低估值水平,但短期博取市場估值價差在很多投資者看來還是比較安全穩妥的。”北京融資中介人士范鋒表示。

年報季融資回暖

一季度已發布2016年年報的1708家新三板公司中,七成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增長幅度在100%以上的公司約達到了300家,增長幅度在1000%以上的公司達到了40家。成長性凸顯的新三板融資市場迎來暖意。

今年一季度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股票發行金額達到287.65億元,總共有763家公司在新三板實現了融資。神州優車(838006)完成46.00億元的定增,貝斯達(833638)完成1.99億元的定增,對應增發后市盈率27倍;凌志股份(831725)完成4425萬元的定增,對應增發后市盈率17倍。

而在年報集中披露的四月份以后,融資額有望邁上一個新臺階。年初年底是融資撮合成交高峰期,年底9月到12月份可按當年市盈率估值對價,今年3月到5月份可按即將出爐的財務報備對價,企業和機構容易實現價格意見統一,形成成交。

“最近的趨勢是,前些年因為IPO暫停而受傷頗深的機構,曾經改作VC或PE的人民幣基金,最近開始重新轉回從事Pre-IPO投資。上市公司、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這類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也有所變化,視Pre-IPO投資為風險較低、確定性較強的配置方向。”范鋒表示。

“我們認為,監管從嚴為后續政策紅利奠定基礎,力度仍有可能繼續加大,與此同時掛牌企業違規造假等的成本與風險也在升高,2016年年報的披露是試金石也是照妖鏡,我們建議投資者警惕財務數據發生異常變化、信披存疑的企業。”中泰證券新三板研究張帆團隊認為。

事實上,Pre-IPO投資已經處于企業較為成熟,退出途徑較為明晰的階段,標準相對更容易判斷,有新三板公司董事長向記者表示,作為擁有2000萬以上利潤的企業,頻頻被問及是否有IPO計劃。

“根據過去幾年以及本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很多人以為這基本上就可以給出個大致的判斷,加上回購條款就可以控制風險。但實際上企業能否IPO成功需要很高的決策能力,保薦代表人和專業董秘對于不同行業、不同企業能否IPO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不能一概而論。”滬上某新三板公司董秘李明竣表示,“市場關注IPO發審速度提高的新聞,但往往選擇性忽略終止審查的案例,其實后者同樣很多,風險依然很大。此外,選擇IPO的企業也會相應增多,排隊時間仍然有一個動態中減少的過程。”

東方財富(14.890, 0.09, 0.61%)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9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申報IPO材料,298公司正在接受IPO輔導,以2015年年報凈利潤計算,共有1618家企業超過2000萬門檻,凈利潤在5000萬至1個億的有380家,考慮到新三板公司的成長性較高,2016年年報數據尤其關鍵。

發行融資前景可期

“解決‘堰塞湖’問題的路子越來越寬了。不光滬深兩個交易所吸納能力在增強,新三板的功能也越來越突出,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最近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有專業研究人士指出,新三板流動性問題癥結在發行端,預示著未來發行融資市場改革的前景可期。

“新三板股權高度集中的狀況是導致了市場流動性匱乏的關鍵因素。主板市場IPO提速以及限制再融資政策對新三板市場的意義是加大了三板優質公司未來單次發行突破35人的概率。”中信證券(16.300, -0.07, -0.43%)胡雅麗團隊認為。

“只有股權分散度提高了,相應的制度配套才有所依托,才能打破‘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怪圈。”范鋒認為,“一旦35人發行限制取消,則新三板股權融資的前景將更加明確且誘人。假如搭配新三板內創新層或可能的精選層加入‘強制發行’條款,即向全市場所有合格投資者做‘小IPO’,則股權分散度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根據中信證券數據,新三板全市場股東總戶數達36.68萬戶。截至2017年3月31日,新三板股東總戶數已達到36.68萬戶,平均每家企業股東戶數為33戶。但考慮到企業體量差別巨大,股東戶數加權平均值更有代表性,該值從2015年初的1437戶上升至2017年3月31日的1450戶。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