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貝網訊 5月27日消息,最近,一家券商系期貨公司向資本市場發起攻勢,挖貝網對比發現,該企業去年凈利潤已經超過了新三板期貨行業的八成公司,目前僅次于行業老大永安期貨。
凈利超新三板8成期貨企業
2017年4月19日,長江期貨股份公司成立,同年7月,長江證券完成對公司的全資收購,持有公司95.26%的股份,系公司控股股東。目前,因長江證券主要股東均未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長江期貨無實際控制人。
資料顯示,長江期貨主營業務為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咨詢和期貨資產管理,并通過子公司長江產業金融開展風險管理業務。
手續費收入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服務于自然投資人和機構投資人的傳統經紀業務占比最大。2017年1月、2016年度及2015年度,經紀業務實現的手續費收入分別為1434.03萬元、1.86億元和1.99億元,占當期手續費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8.1%、98.03%和98.58%。
從凈利潤來看,2016年,長江期貨去年凈利潤達8557.19萬元,目前已超過天風期貨(834277.OC)、邁科期貨(870593.OC)等10家已登錄新三板的期貨公司,僅次于新三板期貨行業老大永安期貨(833840.OC)。
這樣的業績,也意味著,長江期貨去年凈利超8成新三板期貨概念股。
2016年新三板期貨概念股財報(挖貝網wabei.cn配圖)
創新業務受限 整體收益水平較低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深入以及期貨公司之間的競爭加大,作為期貨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手續費收入將會進一步下降,挖貝網注意到,新三板多家期貨公司正在嘗試新業務。
以先融期貨(870115.OC)為例,該公司2016年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同比增加 5021.41 萬元,增幅達 9867.40%。
然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62家風險管理子公司實現凈利潤1.16億元,整體收益水平較低。
不可否認,我國期貨行業的創新業務還處于發展初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