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層變局:成長性出色企業突圍 300家未能保層引發懷疑

2017/06/01 11:21      閆淑鑫

新三板2017年創新層選拔賽結束,股轉系統宣布1393家掛牌公司滿足標準,較去年首批953家大幅增加了440家。

“新人”多靠成長性出色入圍

解讀君根據Wind數據統計,從2016年和2017年兩年情況看:大量處于初創期、高速成長的中小企業憑借標準二闖進創新層,滿足這套標準的掛牌公司是此次創新層的主力軍。

2017年,新三板創新層共有863家掛牌公司滿足標準二,占比達61.95%,較去年上升超過8個百分點,增長力量主要來自2016年及2016年之后掛牌的“新人”,達352家公司。

與此同時,有46.88%的公司滿足標準一,與去年相比基本相同,所有滿足標準三的公司占比18.29%,與去年相比略微下降約1個百分點。

去年創新層公司中超過300家未能”保層”,變動幅度超出市場預期,一些業內人士認為與財務數據真實性有一定關系。

2016年新三板公司業績增速整體大幅回落,其中創新層企業凈利潤增速回落幅度更大,而2016年及2016年之后掛牌的企業整體增速則未出現大幅度回落。

這個現象引發廣泛討論,一部分觀點認為2015年的高增長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企業掛牌前財務稅務規范程度不高,導致比較基數,即2014年財務數據偏低。

中科招商常務副總裁朱為繹就表示:“為什么有那么多公司一年不到的時間就退出創新層?那是因為數據有問題。”

另一方面,同時滿足三套標準的大滿貫成員出現增長。2017年,有63家掛牌公司同時滿足標準一、二、三,而去年僅有23家。

闖關創新層幾家歡喜幾家愁

最終確定的1393家創新層公司,較初篩名單多了64家。

在初篩名單公示之日起3個轉讓日內,沃捷傳媒等69家被“遺漏”的公司通過異議反饋,重新調整進入創新層。

有四家倒霉的企業因監管原因被調整出列,分別是第六元素、東海證券、國義招標和大漢三通,它們均因掛牌公司或實際控制人被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采取行政監管措施,而無緣創新層。

比較特殊的是一銘軟件(831266),有的公司擠破腦袋想闖關,而這家滿足第二、三套標準的公司卻自愿放棄進入創新層的機會,屬新三板分層以來的首例。

一銘軟件2014年底掛牌,主要從事通用基礎軟件、云計算應用和東盟小語種智能翻譯軟件的研發、銷售,在創新層初篩名單中屬于新進成員。

從近兩年的財務數據看,一銘軟件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289%,近兩年平均營業收入4124萬元,總股本達到9150萬股,滿足標準二;近60日平均市值剛好到6億元,有9家做市商,股權權益逾1億元,合格投資者136人,滿足標準三。

創新層之外的選擇:IPO、并購、摘牌

與2016年的創新層名單相比,今年有644家為原創新層公司,749家位新晉成員,另有309家被調出。

關于落選創新層的原因,多數公司是客觀上未能達到三套標準的要求,但有部分則是早已選擇離開新三板,又或啟動IPO計劃轉投A股。

在創新層重新洗牌的這一年里,有13家原創新層公司從新三板摘牌,包括前不久成功過會的新天藥業。其余12家退市企業中,巨網科技被上市公司三維通信并購、世紀空間則稱擬申請A股上市。

A股發審提速,IPO已是很多新三板企業的另一個選擇。今年創新層中有173家公司已經接受上市輔導,21家公司已經申報IPO。

上述放棄創新層的一銘軟件未透露退出創新層的原因,但公司在5月份更換了主辦券商,由東北證券改聘中信建投。解讀君有一個設想,或許這家業績表現亮眼的公司其實另有戰略選擇。

創新層仍有近300只擬IPO潛力股

東財choice顯示,最新的1393家創新層企業,2015年平均凈利潤為2537萬元,而2016年利潤達到3023.38萬元(剔除異常值)。

在營業收入方面,2015年1393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均值為2.87億元,2016年營業收入均值則為3.86億元。

目前來說,在已獲得反饋的89家擬轉板以及469家正在接受上市輔導的企業中,創新層企業的占比為41.04%,而基礎層的企業占到58.96%。

剔除掉已申報IPO的和正在接受上市輔導的企業,僅從財務數據方面來看,新的創新層名單中,仍有284家企業2016年和2015年兩年平均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而平均凈利潤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更是達到536家。其中,齊魯銀行近兩年平均凈利潤更是達到14.25億元。

業內人士:兩年凈利超兩千萬或可入精選層

盡管2016年分層制度落地被認為是新三板里程碑式事件。但回頭去看,這一年分層制度并未兌現。

而新的名單出來之后,全國股轉系統監事長鄧映翎5月10日公開表示,分層的標準還要研究,仍需進一步地完善,并爭取在今年推出。

而此前精選層的提出,更是讓新三板市場議論紛紛,市場也在討論究竟什么企業才能進入精選層?

東北證券山東分公司總經理張可亮認為,“精選層的標準,首要的應該還是盈利能力,至少符合每年平均盈利超過兩千萬這條標準。”

此外,張可亮提到:“既然是要分層,數量少了不足以叫做層,而且數量少也容易被爆炒,所以我認為精選層會有一個標準,然后符合標準的企業會在有券商保薦,完成公開發行之后,逐步充實起來,預計如果出政策,會每天每月逐步增加,明年全年有一百到二百家完成規定動作進去精選層就算不錯了,以后精選層就變成常態化的一個板塊。”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