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各路資本還在為拿到一張保險業“通行證”而競相奔走。如今,從嚴監管背景下,預判保險牌照審批趨嚴的聲音漸起,不少資本已開始打起退堂鼓。
事實上,不單是增量牌照或將收緊,在低利率、資產荒的背景下,隨著監管整頓風暴的撲面而來,現有保險主體的日子似乎也不好過,不少股東正面臨持續數年巨額投入卻仍不見回報的窘境。
業內人士預計,在保險牌照增量暫緩、存量盤整的現狀下,預計保險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監管部門一直在完善保險股權、保險公司的退出機制,預計日后不同動機、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保險公司的收購合并將日趨活躍。”
上市公司參股保險“退燒”
根據規定,從2017年開始,所有申請保險牌照的股東,都須進行預披露,然后排隊等待監管的審核。為此,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官網上特設“保險公司設立預披露”欄目,便于社會監督。于此亦可管窺資本投“保”的熱情程度。
但記者最近在翻閱上述欄目時卻發現,今年第一季度還挺熱鬧,每月保持在10家左右的預披露,到4月份開始卻變得門可羅雀,其后再沒出現過保險公司預披露的任何信息。
一位原本計劃申請保險牌照的籌備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還在觀望,沒想好何時把保險牌照的申報材料交上去。我們預判保險牌照審批可能會趨嚴,那索性等政策明朗后再報不遲。”
實際上,從另一個側面也能感受到資本追逐保險牌照熱情的降溫。據上證報資訊統計,2016年全年共有近8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擬參股保險公司的公告。半年已過,目前卻僅有十余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擬設立保險公司的公告。
而從監管批籌數量來看,也比往年有所減少。據記者統計,今年獲籌的幾張保險牌照均為今年前兩月所批,此后保監會便再未批復過保險牌照。
監管嚴把股東關的形勢越發明朗。上月末,保監會下發相關通知,收緊對新籌建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入股資金來源、股權結構等多方面的審查,在全面強化保險業務監管的同時,保險牌照的發放也將被收緊。
不過,也有資方表示,保險業在國民經濟及資本市場發展中承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只不過前期個別公司和個人的冒進,給行業造成了局部不利的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還是有不少目光長遠的資方看好保險業的發展。“為此,我們還在積極準備申報材料”。
現有險企或迎洗牌
保險牌照增量收緊的同時,存量市場也將迎來一次大洗牌。
一些現有保險機構的股東開始萌生退意。“償二代正式實施后,銷售高資本消耗險種、風控實力較弱的中小保險公司,將面臨繼續補充資本金的壓力。而由于自身主業遇到一些經營問題,我們已無心或無力繼續投資下去,再加上保險公司長期虧損、股東之間分歧加大等原因,我們決定開始找買家接手。”一家中小保險公司的股東頗感無奈。
在業內人士看來,任何一個只有準入門檻而缺乏退出機制的市場,都不能視作是成熟而規范的市場。“在行業發展初期,保險機構股東洗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梢园褜@個行業不了解、目光短淺的股東踢出局,吸引更有實力、眼光更長遠的股東入主,這恰恰說明這個市場是活躍的,有退出機制的。”
而對于這些經歷股權變更的保險公司來說,每一次股東易主也是一個優化過程。一旦順利完成股東變更手續,很可能就是一次“破繭重生”。雖然,股東易主后需要付出更多適應新股東的時間成本,但相對而言,在調整經營思路及領導班子后重新抓住一次進入市場的良機,是更難能可貴的。
而監管部門也一直在完善保險股權、保險公司的退出機制。此前,保監會發布了《廣西轄區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退出管理指引》,即以廣西為試點地區,開展區域性市場退出實踐,加強對保險分支機構市場退出行為的引導,提升基層保險機構的持續發展能力和服務水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