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7日),證監會新任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證監會近日發布了《關于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根據《指導意見》,創新創業公司債券(下稱“雙創債”)發行主體范圍包括創新創業公司、募集資金專項投資于創新創業公司的公司制創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
試點初期,將重點支持兩類公司發行“雙創債”,一類是注冊或主要經營地在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區域內的公司,另一類是新三板創新層掛牌公司。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在新三板,胄天科技(835836)、天圖投資(833979)等公司已成功發行“雙創債”,圣泉集團(830881)、豐電科技(430211)等10余家公司也搶抓時機,早早披露了“雙創債”發行預案。
受訪人士認為,證監會的最新表態,預示著今后“雙創債”將步入常規發行。
更適合新三板企業
《指導意見》明確:“雙創債”屬于公司債券的一個子類別,遵循證券法、公司法和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允許非公開發行的“雙創債”設置轉股條款,滿足多元化的投資需求。
“根據安排,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推廣試點工作。”債券行業研究人士權浩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開展“雙創債”試點對于進一步發揮交易所債券市場功能、優化中小企業資本形成機制等意義非凡。而且,試點初期將重點支持新三板創新層企業,也被認為是新三板分層以來兌現的首項差異化管理制度。
事實上,不少新三板企業已經先行先試,魯企圣泉集團便是如此。
圣泉集團是一家從事鑄造材料和酚醛樹脂產銷的公司,總部位于濟南市章丘區刁鎮工業經濟開發區。早在今年1月中旬,圣泉集團就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核準批復,批準公司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不超過8億元的“雙創債”。
據悉,本次“雙創債”采用分期發行方式,首期發行自核準發行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其余各期自核準發行之日起24個月內完成。
作為一種新興的債券品種,相比銀行貸款,“雙創債”融資規模大、效率高,針對“雙創”企業輕資產的特點有靈活的擔保方式。
去年3月,上交所發行掛牌了全國首批“雙創債”,之后在新三板企業中快速推進。到目前,普濾得(430430)、天圖投資等數家公司已成功發行,募資總額逾11億元。
此外,中航泰達(836263)、佳和農牧(871537)、世源頻控(839434)等10余家公司發布了“雙創債”發行預案。其中,中航泰達、旭杰科技(836149)等3家公司的發行預案已收到交易所無異議函,圣泉集團的發行預案已獲得證監會核準。
在民生證券分析師伍艷艷看來,發行“雙創債”有利于新三板企業融資來源的多元化,有助于改善公司資本結構,避免估值較低的公司股權稀釋過快,在某種程度上更適合新三板企業。
股債結合產品仍需創新
從發行時間來看,大多數公司發行“雙創債”的整個流程不超過3個月。德品醫療(835227)董秘蔣紅軍即透露說,“‘雙創債’融資規模比銀行貸款大一些,融資效率也超過定向增發。從籌劃到發行結束,公司只用了兩個月時間。”
從發行規模來看,除金融類公司天圖投資融資10億元外,其余企業發行規模均不大。已發行的單筆規模通常在500萬到5000萬元之間,期限多以1到3年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雙創債”利息仍然較高,票面利率通常在5%至8%,加上承銷費用、擔保費用,融資成本通常高于銀行貸款。且債券票面利率不完全與債券期限長短呈正相關。
“無論如何,《指導意見》的發布,標志著‘雙創債’這一針對科技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的債券品種取得了突破。開展‘雙創債’試點可推動資本市場精準服務創新創業,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創新創業企業融資,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小創新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權浩認為,新三板創新層公司內部控制、財務管理相對比較規范,勢必會成為“雙創債”支持的重點。
但不少受訪人士認為,若未來“雙創債”的試點工作中能夠引入更為完善的增信擔保措施,則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這一債券品種的吸引力。
此外,怎樣在股債結合產品中進一步創新,比如在實踐中引入債轉股,真正打通傳統企業的資本結構,也是擺在相關擬發債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