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8日,北京聯合貨幣兌換股份有限公司(872088)正式掛牌新三板,它也成為繼宇鑫貨幣(834510)之后,新三板第二家貨幣兌換領域的企業。目前,聯合貨幣是中國最大的外幣兌換公司,可為客戶提供38種外幣兌換服務,涵蓋通用幣種及主流小幣種,并擁有貨幣兌換自主定價權。聯合貨幣的貨幣兌換數量,一度占國內總量的70%,在北京占比更是達到98%。
2006年成立以來,依托著先鋒系這顆“大樹”,聯合貨幣深耕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境外購物退稅等業務,在相關領域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目前,張振新控制的先鋒創業持有聯合貨幣87.50%的股份,為聯合貨幣實際控制人。
在境外購物退稅業務上,聯合貨幣也是國內最大的國外購物退稅代理商,已經與包括全球最大的退稅公司Global blue、Tax Free Germany、Travel Tax Free、 Premier TaxFree等7家退稅公司簽約,提供32個國家的退稅代理業務。
牌照優勢明顯
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聯合貨幣營業收入分別為7764.47萬元、6378.27萬元、4332.35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4.04萬元、301.26萬元、174.53萬元。
對于聯合貨幣來講,這樣的業績自然是無法支撐其保持行業領先的地位的。聯合貨幣也表示,由于公司系民營企業,資本實力有限。目前公司仍處于快速成長階段,人才引進、新業務開發、網點渠道擴張都需要大量資金,資金來源局限性制約了公司戰略擴張計劃的實施。
全國范圍內,擁有全國性兌換資質的特許機構8家,境外調鈔及批發牌照的有3家,擁有電子旅行支票資質的有6家,而聯合貨幣已經取得貨幣兌換行業由外管局到目前為止頒發的全牌照,在行業內的知名度較高。
另一方面,在所有的本外幣貨幣兌換特許機構中,擁有全國經營資質、外幣電子旅支、調運外幣現鈔進出境及外幣批發業務全部三項業務資質的僅有2家,聯合貨幣是其中之一。尤其是調運外幣現鈔進出境及外幣批發業務資質,預計監管部門短期內不會再向其它特許機構發放此類業務牌照。
由于貨幣兌換行業的政策特殊性,資質牌照也成為聯合貨幣較為獨特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在先鋒系接手聯合貨幣前,其控股權已經兩易其手。據公轉書披露,2013年10月,聯合貨幣原控股股東聯合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將其所持公司94.29%的股權,對應注冊資本3300萬元以6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創佳投資(香港)有限公司(High Great Investment(HK) Co.,Limited),當時創佳投資是溢價收購聯合貨幣的。
而在兩年多之后,根據2016年1月4日股東會決議及相關股權轉讓協議,創佳投資將其所持聯合貨幣94.29%的股權3300萬元同樣以6000萬元的對價轉讓給先鋒創業。
也就是說,兩年多的時間,創佳投資在聯合貨幣6000萬元的投資僅僅勉強收回了成本。
民營金融大鱷先鋒系的金融帝國
聯合貨幣獨特的牌照優勢,與其背后的先鋒系不無關系。先鋒系擁有的牌照,從傳統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到擔保、租賃、保理,再到支付、征信,以及新興的P2P、眾籌,幾乎無孔不入,用“牌照控”來形容先鋒系再合適不過。
目前,先鋒系也只剩下最稀缺也最難啃的信托牌照沒有獲得。這是由于監管部門已經很多年沒有新批信托牌照了,新進入者只能通過入股整合舊牌照來實現,這使得信托牌照奇貨可居。
資料顯示,先鋒集團始創于2003年,是一家成長型綜合金融服務集團??偛课挥诒本?,業務覆蓋中國主要省份和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時也在英國、美國等國家設有分支機構。
與名聲顯赫的寶能系與中植系不同的是,張振新控制的先鋒系一直顯得較為神秘。直到2013年10月,張振新入住港股上市公司中國信貸(現為中新控股,08207.HK),其在資本市場的路勁才逐漸浮出水面。
隨著近年來先鋒系的“神秘面紗”被慢慢揭開,先鋒集團壯觀的金融帝國版圖也慢慢呈現在人們面前。
先鋒集團主要通過弘達資本(金融服務)、網信集團(互聯網服務)和先鋒投資(產業基金)三個子集團來開展業務,在A股、港股和新三板均有布局,同時也在多個細分市場達到行業領先地位。
經過一系列整合之后,先鋒集團已在企業金融、零售金融、產業金融、互聯網金融和投資集團形成5大業務板塊,儼然在資本金融市場“獨成一系”。
作為先鋒集團5大業務中的重要一環,先鋒集團在零售金融板塊主要通過聯合貨幣集團進行資本運作,而此次掛牌新三板的聯合貨幣便是聯合貨幣集團旗下的一家貨幣兌換公司。
此次聯合貨幣正式掛牌新三板,也宣布這家民營金融帝國正式踏足新三板這塊大陸,而先鋒系究竟會是淺嘗輒止,還是會借新三板再擴大金融布局,且待后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