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批準,2012年9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正式注冊成立,這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俗稱“新三板”。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4年首次面向全國企業進行擴容以后,快速發展,目前掛牌企業數量已超過11000家。
五年來,新三板在制度建設上進行了一系列大膽嘗試和創新,包括增發融資備案制、做市商交易制度、分層制度等。數以千計的中小企業,在這里獲得了融資和并購機會,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新三板步入“萬家”時代
2014年1月24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首批全國企業集體掛牌儀式在北京舉行,共有285家公司參加,其中266家當日正式掛牌。從此開始,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步入創新發展、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市場規模和企業質量得到提升,市場影響力和覆蓋面顯著擴大。截至2014年末,掛牌企業數量增至1572家。
此后的兩年,新三板市場繼續快速擴容,2015年末掛牌企業達到5129家。在2016年年底,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舉突破10000家,正式邁入“萬家”時代。進入2017年,新三板新增企業掛牌速度有所放緩,截至2017年8月31日,掛牌企業為11551家。
新三板逾萬家掛牌企業覆蓋了眾多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包括一些迄今為止仍未有主板上市公司的細分行業。其中,從屬信息技術行業的占比最高,為16%,企業數量達1795家;機械設備行業企業數量位居第二,有1471家。此外,休閑、生活及專業服務,基礎化工,電子設備,醫藥生物,文化傳媒,互聯網行業相關企業也較為密集,掛牌企業數量均超過600家。
二、掛牌公司覆蓋31個省市區
新三板匯聚了來自全國31個省市區的企業,其中廣東掛牌企業達1861家,位居首席,北京、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緊隨其后,掛牌企業數量均超千家。
從各省市區掛牌企業的行業分布情況來看,基本能體現當地的產業集群特征。例如,北上廣的信息技術掛牌企業數量遙遙領先;內蒙古、吉林、廣西掛牌公司則以農林牧漁業最多;還有云南的建筑、兩河兩湖和江浙一帶的機械設備,均為當地較具競爭力的產業??梢哉f,新三板萬家掛牌公司的各省行業分布圖,就是一份縮小版的全國產業結構圖譜。
三、直接融資初試身手
新三板對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的企業增發融資實施備案制,大大提高了企業融資效率。數據顯示,2015年,1890家新三板企業完成定增,合計募資1275.90億元;2016年全年,完成定增募資的掛牌企業達2660家,總融資金額1478億元;2017年前8個月,完成融資企業數量達到了1924家。
尤其是在2015年,新三板實現融資的企業平均每家融資0.68億元,為近幾年單家企業平均融資金額最高的年份。事實上,在2015年,多家金融機構募資遠超市場平均水平。例如,中科招商實施完成四次定增融資,合計募資達108.84億元,九鼎集團成功募集了100億元,南京證券、硅谷天堂兩家金融機構募資均超過30億元。
四、做市企業貢獻過半成交額
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正式實施。股轉系統數據顯示,當年新增了近1000家做市企業,到2015年年末,做市企業總數量超過1100家。做市企業數量快速增長的勢頭一直延續到2016年上半年。2016年下半年開始,做市企業數量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到2017年上半年則出現了負增長。截至8月31日,新三板做市企業共計1477家。
做市制度獲得了新三板投資者的青睞,做市企業成交搶眼。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做市成交額達579.7億元,占當期新三板總成交額的比例為55%,到2015年下半年,這個數字更是超過60%。此后,受各種因素綜合影響,做市企業成交額占比有所下降,2016年下半年和今年前八個月,做市總成交均不足市場總成交的一半。
目前,有超過90家券商為新三板提供做市服務,而私募做市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五、分層制度給力優質企業
自2016年6月27日起,全國股轉中心正式對掛牌企業實施分層管理。2016年,953家新三板企業首批入選創新層。在2017年的第二次分層中,入選創新層的企業數量增至1393家,占全部掛牌企業數量的比例超過一成。
入選創新層的企業大多是新三板的“優等生”。從財務數據來看,創新層企業的整體情況明顯優于基礎層企業。根據統計,2017年入選創新層的企業,它們2016年的平均營業收入達到3.87億元,平均凈利潤為2843萬元,明顯高于同期基礎層企業760萬元的平均凈利潤。發布了2017年中報的1378家創新層企業,平均營業收入超過2億元,平均凈利潤為1383萬元,整體業績情況仍然優于基礎層企業。
從行業分布來看,2017年的創新層企業中,信息技術行業占比最高,其次是分布在互聯網、機械設備、文化傳媒行業。另外,醫藥生物、電子設備等行業的相關企業也不少。
六、新三板成上市公司“并購池”
新三板已成為深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最大的“并購池”,不少公司紛紛前來掘金。據東財Choice統計,2014年以來,已完成實施的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案例49起,仍在實施中的還有近70起。
實施完成的案例中,并購金額最大的是2016年南洋股份57.5億元并購新三板公司天融信。并購前,天融信年賺過億,并承諾被收購后未來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2億元。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企業的熱情更加高漲,僅8月份,就新增10起并購預案或并購意向,其中創業板公司天澤信息計劃并購有棵樹,擬收購金額高達34億元。
七、逾500家掛牌公司擬IPO
新三板企業成為IPO強大的后備軍。截至2017年8月31日,已經有14家掛牌公司在股轉系統擴容后成功實現IPO,另外還有145家公司在排隊等待上會。
2016年新三板新增兩百余家公司啟動上市輔導,今年前八個月新增的輔導企業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截至2017年8月31日,538家新三板企業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值得注意的是,與近期成功IPO的新三板企業平均財務情況對比,連續兩年凈利潤超過3000萬、尚未公布上市輔導的新三板企業超過500家,這些公司未來可能也是“轉板”的潛力股。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