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花點時間讓鮮花產業從小眾經濟到登上博鰲舞臺,更多傳統行業里的“隱形獨角獸”們正在浮出水面。
“新零售時代,決勝的是第四維。”鮮花電商品牌花點時間創始人朱月怡在2018年博鰲論壇新浪財經之夜上如是說。
博鰲亞洲論壇,素以“經濟風向標”的形式預示著下一波的經濟浪潮。2016年,“風頭無二”的程維在這里分享“共享經濟的狼圖騰”,2017年年輕的ofo戴威在這里暢想“未來生活”,2018年的博鰲則是一次消費升級領域百花齊放。
同時,這也是鮮花,這個在公眾的刻板印象里特別傳統的、特別不互聯網的第一產業,第一次走上博鰲這一世界經濟舞臺,這背后是新時代里,新技術、新需求,帶來的新的產業變革,和新的機遇。
一、傳統賽道 新的“隱形獨角獸”
過去二十年,互聯網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衣食住行,在這一過程中,誕生了淘寶、美團、攜程、滴滴等一大批互聯網巨頭,構筑起萬億的互聯網商業版圖。
然而這些行業的市場格局已定,下一個賽道在哪里?花點時間在博鰲上的亮相,或許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以往忽視了的傳統賽道,或許蘊藏著新的機會。
鮮花產業有多大?在公眾眼中,這或許是小而美的一個行業。然而事實上,根據鮮花產業荷蘭花卉拍賣市場2015年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每年實際流入市場的鮮切花約有70億枝,實際年銷售規模為415億人民幣。
400億,這一數字相當于中國電影的年度總票房(201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人民幣、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為457億元人民幣),而這個數字背后,孕育著幾千億的大電影產業。
另一組數字是,在這400億的鮮花市場規模里,大部分都貢獻給了情人節、七夕、520等特節日,禮品消費和大客戶占據了鮮花市場的大半江山,日常性的鮮花消費在中國的比例不超過5%。而在歐美而這一數字在美國是40%,在荷蘭則高達60%,在日本超過30%。
花點時間這家2015年才成立的公司,花了2年的時間,做好了一件事情:把鮮花從一年一次的禮品變成了“每周一花”的日常消費品。
這件事情很小,小到只是改變了用戶的一個小小習慣,這件事情也很大,大到整個鮮花產業的市場規模、市場格局、供應鏈管理等等都隨之改變。
首先,新的產品創造了新的用戶和消費習慣,帶來了新的市場需求。近400億鮮花市場大部分為禮品鮮花,未來日常鮮花消費比例會逐漸提升至發達國家水平,對應2018年中國鮮花消費總體規模2000億容量測算,2018——2020 中國生活鮮花市場規模大概會到800億,鮮花電商也將面對一個千億級的大市場。
同時,鮮花電商模式還改變了傳統線下花店單次消費、復購率低、潮汐效應明顯的三個特點。“每周一花”的模式,通過訂閱模式,培養用戶長期、黏性的消費習慣,正如移動運營商推出的套餐一般,套餐到期,用戶多會繼續選擇此套餐,復購率非常高。據悉,花點時間的次月留存訂單達到了80%。
此外,日常鮮花消費習慣的養成中,輸出了新中產的生活方式理念,讓鮮花電商不止于“賣花”,未來有機會延展更多場景,溢價權也更高。
無印良品問世之初,商品sku僅40種,經過40年發展,現已開發出7000 多種商品,風靡全球,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全滿足了無印良品迷關于All MUJI in House的想法。它的輝煌無疑揭示了企業另一條成功之道: 用戶需求未必只會聚焦在產品之上,無?。ㄉ罘绞剑?良品(優質產品)同樣可以正中用戶下懷。
日常鮮花更深得MUJI的精髓:作為美好的象征,鮮花滿足的是用戶的精神、情感體驗?;c時間頗費苦心在品質、服務、情感認同上給予用戶極致的消費體驗,獲取用戶歡心之時,更是傳達出美好生活方式的理念。在“她經濟”升級下,以花為根基,向生活品類擴充,再構造多場景美好生活,獲取更大體量的高質用戶。
新的需求被激發、高頻的消費習慣被養成、新的消費場景在延伸,這三個因素拓寬了傳統產業原有的賽道規模,而新的土壤就必然會產生出新的獨角獸——“隱形獨角獸”。
鮮花產業如是,其他行業亦然。
二、體驗消費 新零售的第四維
什么是新零售的第四維?朱月怡表示,傳統零售是三維空間,你來、做買賣、你走。三維空間里,企業占用了用戶的時間與空間;在第四維世界里,占領的是用戶的心流體驗。
“心理學上講,人最幸福的時候是擁有心流體驗的時候。就是物我兩忘,全心投入,滿滿充實的感覺。”朱月怡在博鰲講到。
過去,創業是為了解決痛點。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成為一個常態話題,用戶越來越愿意為更好的產品質量和更高的品牌附加值而付費。
而消費升級對創業者來說另一個價值是,消費品中新的模式成為可能。過去零售企業只能做品牌、做渠道,現在可以在新的場景下開發“體驗消費”。
而鮮花電商,就是在為用戶創造一種新的“體驗消費”。比如,花點時間之前,鮮花只是用戶節日的禮物,現在,它可以是都市白領每周一次的小確幸。此外,鮮花電商通過內容+場景+服務的方式,推出很多新的體驗模式,例如“主題花”、“訂閱”模式等等,這些都是不同于傳統鮮花零售的全新體驗,這種體驗是優于交易的、沉浸式的、高質量的,為用戶創造心流,讓用戶感受到幸福。
“體驗消費”帶來的幸福感,背后蘊藏的巨大潛力是,原本的鮮花消費市場就有機會以幾何倍數增長。
“鮮花不僅僅是植物,更是許多人生活里的一道光。我親眼見到寫字樓里的白領們在洗手間狹小的環境里歡聲笑語為花換水,也有女性靠每周一花讓每個周末變得更有儀式感,更有花農從前提心吊膽的盼著情人節,現在一年365天都可以種花賣花,再也不擔心鮮花爛在地里。”朱月怡說道。
三、供應鏈壁壘,鮮花成為“標品”
在需求端開拓了新的市場,帶動的是供給端的升級?;c時間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打通供給和消費兩端,實現鮮花產業的精準化、規?;?、標準化供給,讓鮮花這一傳統意義上的“非標品”成為規?;?、標準化的標品。
移動電商改變了鮮花銷售渠道,從“人找鮮花”到“鮮花找人”,體驗升級使得用戶規模擴大,降本增效明顯。
其一,過去鮮花行業上游品種、質量和數量極為不穩定;中間環節多級加價,效率低、損耗大;下游零售規模小、高度分散,無法做好品質管控和顧客體驗。鮮花電商的出現使供應鏈的效率大幅提升,實現了降本增效。
其二,鮮花電商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線上下單,線下即時配送。一個前置倉可服務方圓3公里以內的用戶,而傳統花店開店位置即便精挑細選也無法與其媲美,且要客戶主動上門尋找,費時費力。
為解決此痛點,花點時間布局了高效的定制化生產+簽約+干線+智能鮮花加工廠+末端配送的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在全球范圍內簽下了8萬畝的花田,擁有6個國內鮮花加工廠;且首創的“帶水運輸”,讓鮮花不再“裸奔”;利用鮮花超保鮮技術達到全鏈條溫度控制,全程2-4度冷鏈運輸,確保鮮花質量和香氣不受影響。
此外,在新零售風靡之下,花點時間與超級物種深度聯動,將線上線下數據打通,更精準地勾勒用戶畫像。目前其已在一二線城市開了近20家線下店。圍繞白領女性,線上做用戶觸達,線下做立體轉化。線上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線下提供即時性體驗性的服務。線上用內容驅動,線下用豐滿展現。多角度發力,比你男朋友更懂你。
四、結語
前有無印良品、小米之家、網易嚴遠此等圍繞生活方式開疆拓土之例可循,后有國內消費升級、她經濟崛起大背景,花點時間深耕產業鏈,專注高質用戶,未來爆發力不可小覷。
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正在賦能傳統產業,而隨著花點時間讓鮮花產業從小眾經濟到登上博鰲舞臺,更多傳統行業里的“隱形獨角獸”們正在浮出水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