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食品擬摘牌新三板 中國版“喬氏超市”走向何方?

2018/06/06 13:50      張思遙 許蕓

(原標題:元初食品擬摘牌新三板,中國版“喬氏超市”走向何方?)

6月4日,廈門元初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目前擬向股轉系統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這意味著,不久后元初食品將從新三板摘牌。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9月26日,元初食品就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宣布停牌。

元初食品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區域零售企業,目前擁有元初食品、元初到家衛星店兩種業態,共開出50家門店。其中自有品牌、自建渠道和自控供應鏈是元初食品的核心競爭力。據其官方數據顯示,元初食品自有品牌共有1500多個SKU,銷售占比50%左右,遠高于國內零售商平均10%的自有品牌占比水平。

元初食品創始人、董事長連慶達曾將元初食品比做中國版的喬氏超市(Trade Joe’s),因為二者皆將自有品牌作為核心競爭力,且專攻中高端食品。據了解,喬氏超市自有品牌占比達80%以上。

作為中國版Trade Joe’s,元初食品于2016年掛牌新三板,并提出了五大規劃,分別是聚焦自有品牌、加快自建渠道、加快電商發展、強化后臺系統化支撐能力以及提升供應鏈差異化和競爭力。此后一年間,元初食品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690.89萬元。同時,它也將自有品牌銷售占比提升了20%左右,可以說增速明顯。

但在2017年,元初食品動蕩不小,也影響其業績大幅下跌。其財務公告顯示,元初食品2017年營收5.5億元,但凈利潤僅有189.27萬元,同比下滑85.32%。元初官方解釋稱,失去大連元初食品有限公司控制權是主要原因?!兜谌谎劭戳闶邸凡樵兤髽I公開信息后發現,大連元初食品的實際控制人應屬于遼寧糧油進口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元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降為23.18%。

如今,元初食品宣布擬從新三板摘牌,其未來走勢值得關注。某投資機構分析師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企業從新三板摘牌大體上有兩大原因,其一是轉攻IPO,但需要滿足企業連續三年盈利額累計達到1億元的硬指標;其二則是由于融資困難、利潤下滑等原因選擇摘牌止損。

元初食品總裁陳啟明此前在海峽金融論壇上表示,“不要把新三板當作改變企業根本的東西,新三板可以錦上添花,卻很難起死回生。如果能解決問題更好,否則企業還是要自己走。”可以看出,元初食品對資本市場的態度相當務實,似乎更偏向退出新三板市場,依靠零售基本功增強企業盈利能力。

元初食品下一步該如何走面臨關鍵性節點?!兜谌谎劭戳闶邸妨私獾?,元初食品不久后將開出豬肉專門店,主打旗下自有品牌“元童”黑豬。同時,提速擴店也是其重要規劃,預計2018年在廈門、大連分別開出60家與20家門店。

從自有品牌切入零售終端 要做中國版Trade Joe’s

元初食品的發展,恰好迎合了國內消費升級,中等收入群體崛起的趨勢。它的前身是廈門天酬進出口有限公司,主要向歐美等國家出口食品。這種中高端食品自有品牌開發能力,后來成為元初食品的核心競爭力,元初在2014年時客單價就已達到100多元,并逐步將自有品牌銷售占比做到50%左右。

要做好食品自有品牌開發,元初的供應鏈能力及食品品質控制機制是兩大賣點。據了解,天酬公司做進出口貿易時,已經先后開發出“元初”、“元和”、“元實”三個自有品牌,分別與代工廠合作開發出口東北大米、紫菜、沙琪瑪和越南腰果等產品。

官方資料顯示,元初食品的供應商已經達到750多家。也就是說,在元初食品開出零售門店之前,已經擁有相對成熟的自有品牌開發流程及商品分銷渠道。它更像是一家掌控食品供應鏈后,逐步向下游延伸開出零售店的供應鏈公司。

開出門店后不久,元初食品逐步穩固其自有品牌體系。其中,“元初”品牌產品包含米面制品、五谷系列、自采蔬菜水果等品類;“元和”品牌定位于高品質日式食品,例如調味品、食用菌、其他日式食材以及冷凍深海魚等系列產品;“元實”旗下擁有近200個產品,涵蓋休閑食品、南北干貨、米面糧油等全品類產品;“元童”品牌主力開發國內高品質的健康食品,例如黑豬系列、鮮雞蛋系列等;而最新上市的“元喜薈”自有品牌,定位于開發海外直采的酒水飲料。

據了解,元初食品有一支50多人組成的自有品牌開發團隊。“一款自有品牌商品的開發周期大概在3~4個月,涉及市場調查、選品、選擇生產商、樣品檢測、消費者試吃、包裝設計、成品再檢測等一系列過程,一環不過關就意味著從頭再來,甚至可能導致開發失敗。”一位接近元初食品的零售高管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

此外,元初食品也針對商品品類制定出品質把控機制。例如元初與廈門大學聯合成立了“食品安全研究發展中心”,實行近300種農藥、近100種獸藥和多種重金屬殘留的檢測機制。

針對廠商供應品牌,元初食品不收取供應商的上架費、條碼費、后臺費等費用。它執行現金采購,并建立起近百人的“買手團隊”。從采購渠道上來看,元初食品一方面利用其進出口供應鏈優勢,從越南、韓國、臺灣、美國、泰國、意大利等地直采進口商品,另一方面則在國內尋找區域化特色商品,例如云南禇橙、成都龍泉驛水蜜桃、廣西荔浦芋頭、魯西黃牛、圓香供港黑豬肉等。

在面對零售終端消費者時,元初食品將自有品牌與進口商品作為其核心賣點。它大體上有兩種店型,一是三四百平方米左右的元初食品門店,約有2000多個SKU,相當于一家小型精品食品超市;二是元初到家衛星店,營業面積100平方米左右,類似于社區生鮮超市。它的生鮮占比在60%左右,大部分為預包裝凈菜。

為了優化顧客體驗,同時尋求增量。元初食品在門店中增設了“元初樂廚”、“元初肉鋪”等體驗式檔口。據了解,這些檔口所用食材均以元初產品為原料,開發出鹵牛肉、饅頭、花卷等熟食,也可為消費者提供食材清洗、剁切、烹飪等一條龍服務。這樣一來,元初食品在其賣場中形成“生熟聯動”。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元初食品未來或將以一家元初食品門店搭配多家元初到家衛星店的組合形式開店,從而在廈門、大連區域內做大門店密度,獲取業績增長。

或發力品類專業店 元初的增量在哪里?

此次元初食品宣布擬從新三板摘牌,從外部因素來說是新三板“摘牌潮”的體現?!兜谌谎劭戳闶邸妨私獾?,從2017年下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主動摘牌的數量逐漸增加,證券業將其稱為“摘牌潮”。新掛牌公司的數量每況愈下,以至經常出現一天中有十多家公司摘牌,卻沒有一家公司掛牌的局面。

原因在于,由于新三板流動性不足,使得其定價功能低下,融資功能也很難得到完整地實現。因而導致掛牌公司以及投資者都感到不滿意。

具體到元初食品來說,它曾經于2017年1月26日發布一則股票發行方案,宣布公司將以8.45元/股的價格發行不超過888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7503.60萬元。據元初食品規劃,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四個方面,其中2500萬元用于連鎖超市門店項目;2955.60萬元用于物流配送中心建設;1528萬元用于電子商務建設;500萬元用于自有品牌研發。但根據元初食品關于募集資金處理公告可以看出,它只募集到3455萬元資金,不到原計劃的二分之一。

元初食品成立7年來僅開出50家門店,同比業界同行來說速度較慢。據某零售高管分析稱,元初食品以中高端自有品牌為核心競爭力,面臨三個難點。其一是自有品牌的開發成本較高,如果類似于沃爾瑪那樣擁有大規模的銷售體量,或有可能攤薄開發成本,提高綜合毛利率。但元初食品僅有40多家可比門店,雖然有50%以上的自由品牌銷售占比,但其SKU占比可達到80%以后上,綜合來看運營成本過高。

其二則是它定位偏向中高端,且門店多處于廈門島內區域。這就意味著,元初食品的客流增量有限,主要以會員消費為主。據其官方數據顯示,元初食品約有16萬多會員,創造了70%以上銷售額。但就如同沃爾瑪山姆會員店不可能在一座城市內密集開店一樣,元初食品如果大量提升門店密度,且同樣專攻中高端客群,或有可能稀釋其固有客流。

其三是元初食品多以現金形式進行海外直采,對于供應鏈穩定性的要求較高。元初食品曾經在2017年采購泰國椰青時遇到問題。原本計劃15天銷售完畢的一貨柜椰青,3天即售罄導致無貨可賣。此后一個月,元初食品又因為清關時間提前導致4個貨柜椰青同時擠壓在手,使得銷售壓力劇增。到十一月時,元初食品根據6-10月的銷售情況制定采購計劃,卻沒想到迎來椰青低迷期,銷量從每周1-2條貨柜下降至每月1條貨柜。

元初食品近期變動不小,或將為其下階段發展提供助力?!兜谌谎劭戳闶邸妨私獾?,元初食品計劃開出品類專業店。這一方面能夠與現有門店產生聯動銷售,另一方面也從差異化競爭入手,尋求整體增量。它目前已開出熊貓果茶小鋪,其所用水果皆來自元初食品門店鮮切。同時,元初食品此前以檔口形式運作的元初肉鋪,未來也有可能開出獨立門店,將元童黑豬作為主打品類發力品類專業店。

“元初一直在規劃、實踐、升級、進步中”,元初食品總經理陳啟明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