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貝網訊 11月12日消息,均勝電子(600699)發布澄清公告,稱媒體質疑公司存貨數據、營收數據、采購數據、公司商譽和引入戰略投資者報道與事實不符,存在片面性。
均勝電子稱,公司各項經營情況正常,其中于 2018 年 4 月完成交割的高田優質資產對應產能正在逐步釋放,整合推進順利,其他各項業務也在穩步發展,營收有大幅度提升,凈利潤也有較大增長,截止三季度已實現歸母凈利潤 10.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 20%。公司也在積極推進回購事宜,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下為均勝電子對有關質疑的回復全文:
1、報道中提及“2016 年、2017 年財報中披露了主要產品產銷量、存貨、成本等諸多財務數據,其存貨、成本等財務數據均存在不小的疑點”。
文中稱通過 2017 年和 2016 年存貨賬面價值(2017 年為 37.88 億元,2016年為 30.03 億元)得出的 2017 年所有存貨新增金額卻僅為 7.85 億元,通過細分產品產銷結果得出的庫存增加額要比實際庫存少了 18.33 億元。同樣的方法去核算 2016 年庫存數據,也存在問題。
澄清聲明:上述推斷假設公司為單一產品類別且價格一直無變化,而并未考慮實際經營中公司產品的多樣性,價格的多樣性,即每類產品的單價從數十到數千元人民幣不等,和產品價格隨時間變化的特點,而且不同產品的產銷量對存貨金額和賬面價值的影響完全不同,因此上述推斷具有較大片面性。另一方面,不同產品系的產、銷量并非一一對應,銷量統計時統計的是銷售給第三方的產品數量,而產量的統計既包括了銷售給第三方的產品數量也包括了內部半成品,上述推斷也并未注意到這一點。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人機交互產品(HMI)、車載互聯系統、汽車安全系統、功能件及總成和新能源汽車電子等幾大類產品系,各大類產品系下又包含若干具體產品。例如,公司的汽車安全系統按功能又可分為:安全帶、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方向盤控制總成、主動安全等產品類別。因此,不同大類之間、同一大類的不同產品之間、同一產品不同檔次之間的價格都不相同的,在銷量和產量的數據統計過程中,各產品的比例又不一樣,這些在最后都會極大影響計算結果。具體請參考以下示例:
挖貝網wabei.cn配圖
以上示例顯示由于產品一、二、三的單價不同,根據產量和銷量的變化,對于存貨的余額實際影響為 4,800 萬元,按照媒體報道的算法邏輯,產品平均單價為 60 元,對于存貨的余額影響為 19,800 萬元。以上案例說明,簡單的按照產量和銷量去推測存貨余額的變化是不合理的和扭曲計算結果的,特別是在與單價低的產品產量高于銷量的情況下,對于存貨的影響會夸大。
2、報道中提及“若是根據其采購及消耗數據核算,依可證明出 2017 年的存貨數據是不合理的”
文中稱從公司存貨周轉率數據變化來看,其 2016 年、2017 年分別為 7.22次、6.55 次,出現了較快速度的下降,這種下降的變化說明企業的庫存商品出現了滯銷。2017 年存貨中的原材料部分僅比 2016 年相同項多了 52805.1 萬元,相比理論上原材料新增額差了 541878.89 萬元。
澄清聲明:存貨周轉率的變化主要原因是新業務的并入引起的改變。公司于2016 年年中完成收購美國 KSS 公司和德國 TS 公司汽車電子業務(現更名為 PCC公司),因此,2016 年和 2017 年報表并表范圍并不相同,并不能簡單直接比較。
公司實際的采購金額中除了原材料以外,還包括半成品采購,固定資產采購和勞務采購(其他成本和費用支出)等等,不僅是原材料采購金額。
報道中提及“均勝電子的營收數據也較為異常。從公司前幾年財報數據來看,2016 年、2017 年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 1855240.92 萬元和 2660560.03 萬元,其中,國內營收分別為 582609.13 萬元和 913816.44 萬元,考慮國內營收增值稅(17%稅率)因素的影響,其含稅金額大約分別為 1954284.472 萬元和2815908.825 萬元”
澄清聲明:文中只考慮了中國增值稅影響的 17%,而沒有將國外部分的增值稅影響考慮在內這是非常片面的。公司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多處主要生產基地,遍及亞洲,北美,歐洲,公司的營業收入構成按地區分為國內和國外地區,其中國內部分營收適用 17%的增值稅,而國外部分在其他國家的銷售也需要按照當地的法律法規繳納增值稅銷項稅稅金,相關媒體在計算銷售影響現金流時只考慮了中國增值稅影響的 17%,并沒有將國外部分的增值稅銷項稅稅金考慮在內。而且產品從銷售到回款有不同賬期,2016 與2017 年合并報表范圍不同,這些因素都未被納入考慮。
報道中提及“2016 年、2017 年,考慮到 17%增值稅率的影響,其含稅采購總額分別達到了 1775800 萬元和 2612700 萬元”,“但 2016 年應付款項僅新增了 330012 萬元,而 2017 年也僅新增了 84659.52 萬元,分別相比理論新增債務少了 20576.97 萬元和 404279.11 萬元”
澄清聲明:文中只考慮了中國增值稅影響的 17%,而沒有將國外部分的增值稅影響考慮在內這是非常片面的。公司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多處主要生產基地,遍及亞洲,北美,歐洲,公司在國內部分業務適用 17%的增值稅,而在國外其他國家的業務也需要按照當地的法律法規繳納增值稅銷項稅稅金,相關媒體在計算采購現金流時只考慮了中國增值稅影響的17%,并沒有將國外部分的增值稅銷項稅稅金考慮在內。而且,預付賬款和應付賬款的變動還包括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的支出,而固定資產采購的相關現金流是在投資現金流里體現的。2016 年與 2017 年合并報表范圍不同等因素都未被納入考慮。
報道中提及“公司在 2018 年 4 月以 15.88 億美元并購了老牌汽車安全系統制造商日本高田公司,此舉也使得上市公司 2018 年上半年商譽同比增長了9.15%”
澄清聲明:公司 2018 年上半年商譽變動金額是由于匯率變動導致以前年度海外并購所形成的商譽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匯率重新折算而產生。針對 2018 年 4 月收購高田非硝酸銨發生器業務的購買對價分攤工作仍在進行的過程中,但根據目前初步數據,預計對價分攤后不會形成新的商譽資產。
報道中提及“就估值變化看,合并后的均勝安全資產估值明顯低于前期對兩家公司的收購價之和”,“而對此,公司并未在相關公告中予以明確解釋,如此舉措,不排除有信披違規之嫌”。
澄清聲明:文中在討論均勝安全的估值時,只是將 KSS 收購時支付的交易對價與收購高田資產時的 15.88 億美元簡單相加,這是不完整的,相關信息詳見公司歷次披露的《均勝電子關于對全資子公司 KSS Holdings, Inc.增資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公告》(公告編號:臨 2017-051)、《均勝電子關于設立均勝安全購買高田公司主要資產暨對外投資公告》(公告編號:臨 2017-056)、《均勝電子關于戰略投資者增資對象調整為 Joyson KSS Auto Safety Holdings S.A.的公告》(公告編號:臨 2018-002)、《均勝電子關于購買高田公司主要資產完成交割的公告》(公告編號:臨 2018-011)、《均勝電子關于子公司 Joyson KSSAuto Safety Holdings S.A.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后續進展公告》(公告編號:臨2018-039)等公告,對整個過程公司有完整的信息披露。公司以 KSS 的股權作價10.8 億美金與增資 1.5 億美金,和戰略投資者出資金額共計 5.5 億美金,三方股東共同出資設立均勝安全收購高田優質資產,而并非如報道中描述公司先完成高田資產收購后再去引入戰略投資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