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北京JW萬豪酒店,略顯興奮的王獻蜀接受記者采訪時發出感嘆。王獻蜀是巴士在線(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士在線)董事長兼CEO。
當天,由巴士在線與央視國際聯手推出的“CCTV移動傳媒”正式開播。
“巴士在線的這一舉措,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幾輪投資者希望看到的。”巴士在線一位機構投資者認為。
據了解,此前一天,巴士在線與建銀國際簽署投資協議,后者投資3000萬美元入股。但王獻蜀不愿談有關投資的事情。
據記者了解,從2003年成立不足5年的時間內,巴士在線已經實現了4輪融資。其中,僅三輪面向VC的融資總額達7200萬美元。
按照王獻蜀的說法,為達到退出的目的以及保證資金的安全性,資本方肯定會千方百計尋找利于企業發展的因素,同時投資人見的案例比較多,“他們會把這些問題、想法提給創業者。如果創業者以企業發展為方向把這些建議消化、吸收,對企業的經營、發展就會非常有幫助。”
新模式:整合移動人群
“越來越多人將處于移動狀態,同樣,也處于移動狀態的新媒體,可以平衡移動人群的焦慮和對資訊的要求。”王獻蜀認為。比如,當人們在巴士上看到某一首歌或者某一個短劇時,馬上可以用手機上網,下載相關內容,王獻蜀如此描述未來的美好前景。
“新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肯定是跨平臺的、互動的。”王獻蜀認為這才是新媒體的真正價值所在,“分終端、無線、視頻化”將是未來新媒體的趨勢。寬帶和3G技術的成熟,使得“網絡狂人”王獻蜀認為,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把這些人都網聚在一起”?;诖?,去年巴士在線調整了自己的定位,從原來單純的巴士移動電視運營商轉為“數字媒體運營商”。
但無論模式怎么變化,投資人看重的卻是它“是否能帶來業務的增長”。按照巴士在線提供的數據,目前獨立建設的移動電視網絡已經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西安等近30個大中城市,擁有超過21000部公交車、42000個顯示終端的巴士電視移動媒體經營權和開發權,每天有近4000萬人次收視巴士在線。
但這些“關注”是否可能轉化為實際的廣告投放,還是個問題。“首先頻繁移動的公交人群,很難確定到達率;其次則是一個人一天在巴士上的有效時間可能不會超過半個小時。”一位廣告業內人士認為。
“媒體說白了無非是新的內容的發行平臺和分銷渠道,內容才是核心。”CTR市場研究副總裁田濤認為。
王獻蜀則認為,轉型后的巴士在線將是媒體內容的零售商,雖然廣告收入是新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擁有強大的內容資源可以優化其營銷方式。
據水清木華研究中心的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8年,我國車載移動電視市場平均增長率將超過50%;其預測,在未來3年至5年內,車載移動電視將至少占據全國300多億元人民幣的廣告市場份額,2007年這一數據僅為8億元人民幣。
聯盟央視國際
CCTV移動傳媒所屬的央視國際移動傳媒有限公司系由央視國際和巴士在線合作公司。據知情人士透露,巴士在線在兩大股東中屬于相對小股東。其中,CCTV移動傳媒負責平臺播出內容的編排、審核、播出和監看;巴士在線負責傳輸。CCTV移動傳媒將專門為巴士在線提供定制信息,推出“新聞”、“娛樂”、“資訊”、“奧運”四個板塊共12檔欄目,每檔15分鐘。
“CCTV移動傳媒,是我們在內容建設上的首個舉措。”王獻蜀很明確地表示。
去年5月份,巴士在線就投資了名為“播庫”的網站。巴士在線當時的意圖很明顯,希望以這個網站為平臺,吸引一批專業的短片內容供應商,這部分短片將作為巴士在線的重要節目資源。
央視國際負責人汪文斌介紹,目前央視國際有中央電視臺近400個電視欄目主要內容的播放權,整體在網上播放的欄目內容有270余場,這還不包括央視國際與中央電視臺100多場特別節目、晚會大賽中的直播互動。就在CCTV移動傳媒開播當天,央視國際還拿到了2008奧運會新媒體的轉播權。
據CTR提供的數據,公交移動電視將是明年人們獲知奧運會信息的第五大渠道。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總監郭振璽認為,在中央電視臺這塊金字招牌的光芒下,“巴士在線享受了其中的溢價”。他說,CCTV移動傳媒做的不是簡單的公交廣告,“它激活了新媒體價值的提升”,可以促進巴士在線在傳播上的作用。
事實上,和央視國際共同推出CCTV移動傳媒,也可能是巴士在線吸引到更多廣告商的重要途徑。國內很多企業,其投放注意力都有可能通過央視平臺延伸到巴士在線。
盡管新媒體在過去2年中顯示了對廣告投放的強勁吸引力。去年1-9月份,新媒體的廣告投放較之同期增長了21%;在企業預算中,包括公交移動電視在內的新媒體已經超過戶外,僅次于電視之后。
然而身處新媒體陣營的王獻蜀非常明白,“這個領域市場規模有限,但在短期內已經涌入了太多的競爭者”。
的確,車載移動新媒體的領域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同行業公司如華視傳媒,已經在12月初于納斯達克上市;又如世通華納、廣源傳媒等,都在加快爭奪市場。
新媒體從來都是一個“燒錢”的領域,“從公司一成立就注定了和資本有不解之緣。”因為要有收益就必須要有廣告,廣告商投放廣告的前提是平臺足夠大,這就使得平臺建設成為必然,這就需要資金。
從2003年成立不足5年的時間內,巴士在線已經實現了4輪融資。“每輪融資都很順利,事實上我都只見了一兩個投資人。”此前傳言,在2005年首輪向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融資時,王獻蜀前后見的投資人超過100位。
除去最初贛能股份1500萬投資外,巴士在線后三輪投資一直處于“神秘”狀態,但CCTV移動傳媒開播當天,建銀投資董事長親自到賀。另外據本報了解,IDG、崇德投資都是巴士在線的投資人。
三輪面向VC的融資共計為巴士在線帶來了7200萬美元的投資。“這兩年,尤其是分眾模式被證明是成功的以后,新媒體已經成為了資金追捧的領域。”王獻蜀對此的態度有如中國廣告業協會秘書長時學志,“這種狀態不見得理性。”
但王獻蜀的聰明之處在于能審時度勢。“合作從小的角度來說是為了贏利,從大的角度來說是為了做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方式上有所“迂回”是能夠接受的。
這也體現在其對資本的態度上。“如果能滿足讓管理層駕馭企業、不損害股東利益,對于資本我們總愿意最大程度讓利。”王獻蜀說。
其中原因,王獻蜀認為資本的根本屬性是逐利的,因此很多時候資本會盡可能快地催熟一個企業以達到退出的目的,“但企業家不一樣,渠道建設、團隊建設、營銷等等的具體事務都要由企業家來做決策,這些領域的建設速度不見得能和資本方的要求匹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