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等待沖鋒令 低門檻無法體現企業價值

2007-12-22 11:05:14      劉陽

  “我們企業的財務門檻其實遠遠超過了中小板的要求,但目前還是按照中小板的標準在準備。如果創業板真是為高科技企業而開,我還是想在創業板上市。”對于尚未面世的創業板,河南老板李雯(化名)有著無限期待。

  正是看中創業板高科技和成長性這一概念,一些已經達到中小板上市標準的高科技企業,有意舍中小板而就創業板,為的是能有一個充分展現自己的平臺,體現企業的獨特價值。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創業板還是沒有很明確的消息,但我們的企業已經在接受上市輔導了。”李雯為上市準備了一年,對創業板的信息一直都很關注。

  李雯的企業成立于1998年,是國內最早從事氣體檢測報警器研究、生產的廠家之一。“去年年中開始,有很多券商和創投來找我們,我才發現資本市場看企業的眼光會有所不同。”那時,李雯的企業被認為是新興朝陽行業的細分龍頭,而這樣的概念在資本市場很有賣點。

  2007年春節后,李雯開始為在創業板上市做各種工作。“我們完成了改制工作,也做了審計,目前在接受上市輔導,希望能成為第一批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

  事實上,為了率先登陸創業板,一批企業的準備工作已經進行到上市輔導階段,有些甚至已經等著做上市申報。“為創業板儲備資源的工作在分批進行中。”深圳一家專注于中小項目的券商投行介紹,“有剛開始改制的,有正在接受上市輔導的。還有一些早就準備好了,就等時機了。”

  但在一些投行和風險投資機構看來,李雯放棄中小板轉投創業板的想法有點不可思議。“舍中小板而去創業板,很可能是企業不了解資本市場。”深圳金融協會秘書長李春瑜說,目前企業上市愿望的順序還是“主板——中小板——創業板”。

  “同一家企業,在創業板或中小板上市,投資人對其盈利預期會有所區別,由此造成企業融資能力也會不同。”萬聯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資本市場部總經理黃海潮解釋,目前中小板市場的市盈率超過30倍,而三板市場的市盈率是十多倍。按照創業板“上不頂主板、下不接三板”的定位,其整體市盈率預計會在二十多倍左右。“這意味著,即便發行同樣多的股本,企業在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融資額度也會有區別。”黃海潮分析,在其他海外市場,創業板市場的整體市盈率水平都比不上主板,主要原因是創業板的風險比較大,市場給予的市盈率相對較低。

  不過李雯有自己的算盤。她認為,在創業板和在中小板上市募集到的資金差距并不大。在創業板募集的資金也夠企業發展新項目了。“上市融資是一種方式,但更多的還是要考慮企業發展的未來。我們很希望有一個成長性的高科技企業平臺來展現自己,可以更好地凸顯公司的價值。”

  抱有李雯這種想法的高科技企業不止一家。張浩(化名)的公司是浙江專門經營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的高科企業。他說,他的企業在財務上早已符合了中小板的門檻,但他和李雯一樣,也在苦候創業板。

  “從政策方面來看,創業板在未來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張浩直言,自己看重的就是創業板的概念。“畢竟,中小板已經有100多家企業,我們不一定能成為中小板中的耀眼明星,企業的優勢也不可能很好地凸顯出來。”

  低門檻無法體現企業價值

  除了開設時間,各方關注的另一個焦點是創業板的上市門檻。12月16日,證監會有關人士在《2008中國經濟形勢解析高層報告會》上透露,在發行標準上,創業板對于公司的財務指標要求可能會適當降低,但在起步階段,公司股本總額不少于人民幣3000萬元。

  12月17日,由新加坡現行二板市場轉型而來的凱利板市場正式上線,這是一個類似于創業板市場的融資上市平臺,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低門檻”——對上市企業沒有任何財務準入標準和具體的規模要求。但這種低配置市場并未引起關注國內創業板市場企業的興趣。

  “市場主要是在國內,還是希望在A股上市。”深圳一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負責人說,自己的公司不會考慮到海外上市。

  “希望創業板門檻不要太低。”李雯直言,如果創業板門檻太低,什么企業都能上的話,企業即使順利上市也有失水準,無法體現企業自身的價值。“就拿賣衣服來打比方,企業就算進不了品牌專賣店,也不愿意去擺地攤啊。”

  李雯的觀點代表了部分企業老總的想法。深圳一家經營醫療器械的總經理介紹,作為高科技企業,他們對創業板非常感興趣。“但是,假如創業板的條件特別低,就顯現不了企業的質地,我們就可能轉投中小板而去。”

  “唯一的擔憂就是能否開設成功,交投是否跟主板一樣活躍。”李雯的憂慮主要是來自對海外一些創業板的參照。在她的認知里,香港創業板市場并不是很成功,市盈率也很低。2007年,香港主板市場紅紅火火,但創業板市場卻一直波瀾不驚。

  “還是想先看看創業板門檻,再決定去哪個市場上市。”李雯解釋說,萬一創業板上市后,市場不活躍,企業想要轉板,就必須重新做審計、請律師,等于要重新上市一次,企業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都很大。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全國50多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4萬多家企業中,年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有3000多家。黃海潮認為,這個數據表明,中國擬上市資源非常豐富,很多企業能達到兩年凈利潤超過2000萬元的要求。

  但這也意味著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競爭會很激烈。李春瑜介紹,此前一些傳統企業想上市,花了一大筆錢進行股份制改造、聘請財務顧問,但后來卻由于門檻達不到中小板企業的要求始終無法成行。而這些企業“即便是以后新開的創業板門檻比較低,也不能上市,因為其是傳統企業。”

  “就算是企業上市不成功,通過上市的準備工作,也能幫助企業實現從內到外質的飛躍,企業經營也可以更加規范。”對于不能上市的可能性,李雯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