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徐冠巨說,“感覺就像二次創業。”
不過,這次他的角色不是老板,而是投資人——2007年的歲末,浙江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聯合其他11家浙江傳統民企,成立了浙商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浙商創投)。
越來越多的浙江民間資本選擇了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形式。無論是有限合伙制的溫州東海創投,還是公司制的浙商創投,曾有著濃厚家族制觀念的浙江老板們已經能夠接受LP(有限合伙人)的角色,將自己的錢交給專業的GP(普通合伙人)打理。
雖然浙商創投首期募集資金只有10億人民幣,雖然浙商創投的第一單僅有1500萬元,但徐冠巨領銜的民營LP找到了資本轉型的新道路。
這條路有些特立獨行,徐冠巨說,“創投不僅要考慮退出,更要考慮投資企業的發展。”12月18日在杭州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徐冠巨描述了自己的產業理想,浙商創投不僅僅是風險投資這么簡單。
不追求退出回報
徐冠巨心知肚明的是,創投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國內國外的各種企業都在扮演形象各異的LP角色。
創投干的活很簡單,買下別人的股權,然后轉讓獲利退出,“人家好象總是強調回報的。”徐冠巨不認同那種快進快出的方式,“我們要把握的是,通過投資去幫助我們廣大的浙商得到發展,進而我們得到相應的投資回報。這是我們未來董事會科學決策當中應該考慮到的一個辯證統一關系。”
浙江廣大的中小民營企業在創業時期需要資本,但最需要關心和幫助的方面在于公司治理、戰略發展等等方面。所以浙商創投“首先應該立足于浙江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尋求一些與我們宗旨相符合的投資機會”。
在徐的眼中,浙商創投有不同于海外VC的特點——當然這些特點也是12個民營LP的特點——都在民營經濟領域,這就是浙商創投的優勢。
“我們在這塊土地上成長,對浙商的優點、浙商的缺點、它需要什么——我們最了解。作為已經發展起來的一批浙商,我們正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對國家宏觀經濟的走向也是有把握的。”徐冠巨2007年剛剛當選浙江省工商聯會長、省政協副主席。
在浙商創投的12個LP當中,有做化工行業的、有做房地產的、也有做家電制造的,在對各行業的中小民企投資時,這些LP的產業經驗是最為寶貴的,他們帶給創業企業的不僅僅是資金。
當創業企業發展壯大,投資者退出才獲利越多。這個簡單的邏輯就是徐冠巨所說的“創投不僅要考慮退出,更要考慮投資企業的發展。”
產業服務第一
浙江各地尋求發展轉型的資本很多,“我們這次把它聚集起來”,將來會有更多的傳統民企參與進來。
“浙江企業都在傳統領域這也是一個事實,但不是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發展高科技了,就要把傳統的東西丟掉。”
從傳統產業起家的徐冠巨說,“傳統丟是丟不掉的,但工業化發展到這個階段,有很多其他需要發展的。比如生產型服務業就需要發展,如果制造業發展到今天沒有生產型服務業的配套,就沒有一個好的土壤和環境。傳統的制造業就得不到一種必要的支撐。”
與消費型服務業相對,生產型服務業在發達國家要占到更大的比重。按照徐冠巨的理解,提供資本服務的創投基金也是生產型服務業的一種。
所以“民營創投的誕生也是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的必然產物”。徐冠巨說,雖然我們是搞傳統產業起家的,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需要創新。但創新不是說制造個新產品,我們可以參與商業模式的創新,包括參與到生產型服務業領域。
所以,“我們的關注點在傳統產業即將發生重大變革的領域,比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媒體”——從傳統領域內脫胎而出。
當然,有些必要的關系還是要理順,比如企業發展和資本市場的關系,這與創投資金的獲利退出密切相關。“檢驗實業好壞的標準就是資本市場。”
對于即將推出又猶抱琵琶的創業板,徐冠巨也一直保持關注。“有些人會覺得創業板重創業,風險會很大。但能進入創業板的企業,我想是大家能夠看得到它的預期和方向的。企業創業者也要有個底,投資者應該也有自己的眼界。”
從長遠來看,民營的LP不完全是為了追求一種投資效益,而是和被投資的企業去共同成就一個產業的。“可能這一點在公司未來的運行當中,要不斷地去考慮。”
徐冠巨的產業理想雖然美好,但怎么保證其他11個民企投資者都和他一樣——只求項目企業發展,不求資金退出呢?
“這就是我參與浙商創投的原因。”徐冠巨回答說,參與這個創投基金不在于投了多少錢,而在于“用我的理念去影響說服其他的浙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