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金融街新布局方案浮出水面。未來的金融功能區空間布局將呈現“一主一副三新四后臺”的新格局。而金融街作為金融主中心區,將進一步聚集國家級金融機構總部,提高區域的金融聚集度和輻射力。
今年一季度的兩筆整購成交,更是與此消息相呼應,金融街似乎在與CBD的“金融中心之爭”中占了上風。
金融街區域早期規劃面積為18平方公里,總建筑規模300多萬平方米,東至太平橋大街,西到西二環,南起復興門內大街北抵阜成門內大街。2007年底,西城區政府正式對外宣布,金融街將拓展到2.59平方公里,同時啟動拆遷工作。此外,一直有消息稱,金融街最新拓展方案為4.77平方公里,而可以肯定的是金融做實“中國華爾街”的決心。
金融產業及相關資源的高度集中,已成為金融街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各大銀行總部、政府金融監管機構,幾乎所有有關中國金融的重大決策都在這里醞釀、討論和最終形成。
另一方面,區域商務配套資源不斷完善。如金融街洲際酒店、麗思??栴D、威斯汀等高星級酒店匯聚;早期的百盛購物中心再加上金融街購物中心,輔以西單、阜成門等區域的各家商場,形成了多層次的“商業圈”。
區域寫字樓整售不斷
金融街區域的建設時間及規模雖不及CBD,卻一直保持著“有條不紊”的開發節奏,多數項目由金融街控股集團開發,并在竣工前即完成整售。大型集團及國字號企業的市場消化量占比較大,且60%左右為自用需求。隨著固定資產概念及其價值衡量與國際接軌,區域的投資需求也在大幅增長。金融街自建設以來,整購交易便一直未斷,2007年至今年一季度這一趨勢愈加突出,“寸土寸金”的地段價值更加凸顯。金融行業巨頭企業,爭相搶購寫字樓項目。而復興門以南、阜成門周邊及月壇一帶也憑借金融街的輻射作用,吸引了許多金融業和其他行業企業。
“后天”國際氛圍趕超CBD
根據COPT的調研,在金融街區域中,金融行業企業及機構數占比最大,達到36%,且多為企業總部;其次為政府及非營利機構,比重達到19%;緊隨其后的兩大行業為IT業、服務業,比重均為14%.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網通這三大巨頭的進入也讓金融街在電信通訊行業的地位“舉足輕重”,直接帶動了相關企業的辦公物業需求。
隨著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國際商務活動更加頻繁,且近兩年金融行業對外開放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外資企業及機構紛紛搶占中國市場。雖然金融街從寫字樓群的建設時間及規模、區域產業集群的多樣化、商務配套的層次性等幾個方面與CBD相比要顯遜色,但相關金融政策扶持,如2005年2月份,為促進金融街的發展,北京市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促進首都金融產業發展的意見》,規定凡在京注冊的金融企業入駐金融街,可享受每平方米1000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或者3年租金補貼;再加上多個國家金融管理機構的駐扎,為在區域辦公的金融機構帶來更多便利,這也成為對國內外相關企業的最大吸引力。諸多外資銀行、保險、證券機構在金融街選擇物業作為在華總部,還能與其中方伙伴更加緊密合作,更有效地開拓業務,金融街的“后天”國際氛圍大有趕超CBD之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