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產品B2C飛速成長
“2006年實現8000萬營業額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很驚訝。”京東商城公關經理李靜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不過到了2007年,這一數字已經變成了3.5億元。自從2004年涉足電子商務以來,京東商城一直保持每年300%~400%的增長率。
京東商城總裁劉強東透露,2008年京東商城的銷售目標是10億元。劉強東認為這個目標并不夸張,因為單是2008年1月,京東商城已經完成了接近千萬的營業收入。
成立于2006年10月的“品牌家電網”也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迅速擴展。據記者了解,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品牌家電網已經處理有效訂單1.5萬個,總金額達2600萬元,預計到2008年2月,銷售額將達到1.2億元,增長率超過300%。
另外一家在2000年就開始涉足手機電子商務的企業北斗手機網,在2004年之前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不過2005年已經轉虧為盈,實現收入3億元,2006年更是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
“3C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有利背景是中國電子商務環境的逐漸成熟。”李靜認為。雖然現在大部分銷售者仍然習慣在賣場里購買家電產品,但年輕用戶對網絡購物的認可度也在迅速提高。
業內人士認為,國美、蘇寧等傳統的3C銷售渠道只占了市場份額的20%,還有80%的空間可以拓展,電子商務可以給家電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因而3C產品B2C企業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運營模式探索
李靜認為,京東商城與傳統渠道相比,優勢在于低價策略。目前,京東商場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各有一個大宗倉儲中心,總面積達5000多萬平方米,“建立一個倉儲中心的成本遠比建立一家門店要低得多。”
目前,京東商城已經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一級城市建立了銷售網絡,成都的銷售網絡也在建設中,并計劃在近期完成。同時,成都的物流中心也即將完成,從而形成對中國西部地區的全部輻射。
李靜表示,京東商城只計劃在4個城市拓展業務,“如果拓展得太多,最終會跟連鎖賣場開門店類似,進入成本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惡性循環。”
從最初的數碼IT和小家電產品,京東商城已經把產品范圍拓展到了大家電領域,除了1月18日正式上線的平板電視之外,白電產品也將在近期上線,產品種類超過1萬種。
而品牌家電網從開始就把網站定位于全系列的家電產品,據介紹,到目前為止,品牌家電網銷售的產品已經超過3000款。
在運營模式上,京東商城取消了傳統賣場所謂的“進場費”等收入,因為電子商務不需要導購、柜臺等成本支出,網站本身與供貨商直接對接,京東商城采購完商品之后,以“被動”的方式在網上完成交易。
而品牌家電網則是與家電廠商簽訂合作協議,家電企業在出售產品的同時,按照實際銷售額向品牌家電網交納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用。
物流成最大挑戰
有關專家表示,國內B2C行業整體上正處在一個上升的時期,而數碼家電類產品的B2C業務發展,在2008年將有可能成為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熱點。
據統計,目前中國3C市場的整體規模已達1萬億元,而在未來3年內,在傳統渠道銷售的所有商品,都將可以通過電子商務購買到。目前眾多手機、數碼的傳統銷售商都已開始試水網絡購物,包括國美、蘇寧等大型家電超市也紛紛啟動電子商務,直接推動了數碼家電類產品B2C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
實際上,3C產品B2C企業在急速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就購買習慣而言,3C產品B2C企業的主要用戶仍然是上網較多的年輕人,據介紹,京東商城的30多萬用戶中,有92%都是男性用戶,而且基本介于20~30歲之間。
對電子商務企業而言,物流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特別是對于3C產品而言,運輸更是一個大問題。據京東商城介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京東商城都是采取跟第三方物流合作的方式,不過卻給售后帶來了很多麻煩,最終影響了銷售,于是轉為采用自己的配送系統和物流人員。
目前,京東商城和品牌家電網的產品送貨時間都在2天~10天,甚至15天左右,如果不能更好處理客戶需求與企業物流系統之間的關系,電子商務企業與傳統家電賣場的差距還非常明顯。
此外,產品種類和豐富程度也需要時間的積累。對于京東商城來說,將產品范圍拓展到達家電才是剛剛開始,就品牌家電網而言,3000款商品相對于傳統賣場而言也是非常有限的。
劉強東對記者坦言,雖然京東商城的收入在迅速增長,但利潤率還是非常低的。“正如國外的連鎖賣場雖然非常發達,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仍然獲得了巨大成功一樣,本來這兩種銷售渠道和運營方式就是相互補充的。”劉強東認為。
“即使在發展的未來,我們也不會取代傳統賣場。”劉強東表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