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合規經營”
作為券商申請IPO上市的必備文件之一,監管意見書的取得需要券商在提交IPO申請前向證監會申請。
“企業上市一般要由行業主管部門出具意見,證券公司需要證監會出具意見,一般向機構部申請,內容與日常監管的內容基本一致。”上述券商投行部負責人說。
此次出臺的規定主要說明了監管意見書的內容,包括公司基本情況、公司財務指標及風險控制指標情況、內部控制情況、法人治理情況等。
值得注意的是,規定將“公司合規經營情況”單列,作為獨立一項內容要求。其中包括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遵紀守法情況;公司近三年合規經營情況;公司涉及的法律訴訟情況;公司證券從業人員的合規性情況;公司落實各項基礎性制度情況(如合規管理制度建設情況、賬戶規范情況、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情況等)。
“這突出了對券商風險控制的意圖,現在對券商監管的一個傾向是事前防范,而不是過去的事后處置。”上述投行部負責人說,從國務院發布的《證券公司監管條例》到剛剛出臺的《證券公司合規管理試行規定》,要求設立獨立于其他業務部門的合規部、合規總監,都充分體現了管理層從完善制度建設來防范證券公司風險的意圖。
券商IPO或加速審批
與2001年發布的舊規定相比,新規定刪除了資本充足情況、資產流動性情況、資產負債的適度性情況等內容。
“現在實行的是以動態凈資本指標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不是看每年年末的凈資本,而是看實時的,這比前者還要嚴格,包括承銷、自營等各項業務的規模都與凈資本掛鉤,如券商集合理財,其規模是受到限制的,很難出現大的財務風險。”一位保薦代表人說。
一位已遞交IPO申請材料的券商人士說,管理層此時出臺此規定,可以預測券商IPO的審批進程可能加快。
“從我的層面來講,管理層沒有對券商IPO有暫停審批的說法,一直與公司都有溝通。但因為券商上市涉及面比較多,審核過程比較謹慎,在券商監管轉向常規監管以后,相關規則也要逐步探索、建立。”他續稱。
多家券商籌備IPO期間,數度有監管層“暫停審批”的傳聞。國內上市的8家券商中,除中信證券和宏源證券外,去年5家券商均通過借殼上市。太平洋證券則通過借道股改的“政策便利”上市。
目前,已有光大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和西部證券等多家提交IPO申請材料。管理層對其均有反饋,與公司層面也保持著持續的溝通,但真正審批尚未有具體時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