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錯失了十年的發展良機

2008-05-17 11:13:20      s1985

    訪談1995年~2005年的十年間,廣州無一新增五星級酒店,無一本土連鎖的大型休閑中心,無一大型汽車批發中心,無一餐飲企業走出省門。

    依舊在這個時間段里,江蘇、浙江、山東奮起直追,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扶持商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大步跨入商業強省之列。

    有著千年商都之稱的廣州,在“工業主義”的大潮中,學會了一切向GDP看齊,將工業作為衡量一切的標尺,卻迷失了自我千年商都的歷史底蘊。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是廣州為數不多的研究“廣州商業”這個冷門課題的學界人士。在他的眼里,廣州矯枉過正的“重工輕商”行為已經讓廣州錯失十年良機。

    會展業的潛力沒被充分挖掘《中國經營報》:廣州是歷史上有名的商埠,其“千年商都”的稱號也被廣泛認可。但此前,你曾撰文指出:廣州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千年商都的優勢,你的理由是什么?

    王先慶:我舉幾個現實的例子:廣州是全省的圖書批發中心,海印書市是全國四大圖書批發市場之一,但現在,海印書市由于某種原因被趕到了海印大橋南,蜷居在民居中,運輸圖書的貨車也不能自由進出。另外,天河崗頂的電腦商圈是全華南地區最有名的IT商圈,中東、非洲、東南亞很多客商都在此采購,但這么多年來,政府的規劃里來從來沒有提到電腦商圈,任其自生自滅。廣州市的游客流量在全國來看是最大的,但奇怪的是:這些游客常常是不過夜的,留下來購物消費的非常少,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一些問題嗎?

    《中國經營報》:以廣交會為代表的會展業是廣州的驕傲,應該如何看待廣交會在提升廣州千年商都方面所起的作用?

    王先慶:會展業的確給廣州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我認為會展業的經濟潛力還沒有被充分地挖掘出來,所帶動的也僅僅是酒店業、琶洲地產業以及公共運輸業的繁榮。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每年全世界上百萬人來參加廣交會,卻不知道去哪里買東西,因為周邊沒有配套的大型購物中心,也沒有休閑中心,而購物、休閑往往能給城市的商業帶來巨大的利益。這其實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一是對會展業的不重視,沒有將其當成產業來看待,二是對會展業的無知,不知道會展業除了展覽,還能帶動更多經濟業態的發展。

    十年工商業畸形發展《中國經營報》:此前你曾說過,廣州整個服務業長期被壓抑,不被關注,甚至被人為地侵蝕。而重工業及房地產業則迅猛發展,那么,這一發展模式對廣州的整體經濟造成了什么影響?你如何看待廣州服務業的發展前景?

    王先慶:長期以來,廣州的服務業被人為地壓抑,尤其是在1995年至2005年這十年間,廣州無一新增五星級酒店,無一本土連鎖的大型休閑中心,無一大型汽車批發中心,無一餐飲企業走出省門,而工業產值卻在連年上升。這十年,正是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江浙一代,正是抓住了這十年的發展機遇,在領導層的大力扶持下,其現代服務業水平,相比廣東,已經跨越了整整一個階段。在廣州這么一個有著良好商業氛圍的城市,放棄發展現代服務業是非常錯誤的。如果從決策面上來講,這是對決策的無知,對經濟走向的無知。就珠三角文化來講,是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利益??梢哉f,珠三角的決策層普遍不重視決策研究。

    《中國經營報》:你認為造成這“十年壓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對廣州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王先慶:廣州商業的優勢未能發揮,由系列因素所致。比如GDP與制造業關系太過密切、政府招商引資的政策傾向、對于現代服務業的無知等,但根本原因還是由于“工業主義”和“產值經濟”形成的產業選擇策略所致。

    在產值經濟的影響下,廣州目前選擇的優勢產業除了具有產值和稅收效益外,并沒有一項在全國具有真正的優勢,而真正具有優勢的如商業以及與之相關的如會展業、傳媒業、中介服務業、物流業、娛樂業等,反而沒有作為優勢產業去扶持和發展。政府的主要精力和政策重點都是圍繞生產性企業來進行,因為它們能帶來快速的收益。

    然而,短期的收益換來的是長期整體產業結構升級滯后。當上海正在研究如何將第二產業盡可能地轉移到市外甚至外省并打造商貿中心的時候,廣州卻還沉醉于“工業強市”的情結中不能自拔。如果不對商業發展思路進行戰略調整,廣州將再一次喪失發展機遇,進而在下一輪產業競爭中,變成二流的商業城市和二流的工業城市。

    廣州應發力現代服務業《中國經營報》:就目前的城市規劃來看,廣州有沒有充分考慮到商業因素?

    王先慶:廣州的城市規劃,感覺上是工業主導下的商業心態的一種體現。城市規劃和建設部門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有的項目及行為沒有充分保護營商環境,對商業企業利益考慮欠缺,而不像上海等城市在建設時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改善和保護營商環境。以珠江新城為例,待珠江新城建成以后,其人流量、車流量非常巨大,而目前并沒有預留出與之相配套的大型購物中心用地。另外,廣州至今還沒有出臺自己的商業發展戰略,在整體經濟中,沒有明確商業的地位與作用。作為中國的商都,也沒有在中國或華南地區有較大影響的區域性或標志性商業場所。

    《中國經營報》:那么,你對于廣州重塑千年商都,有何具體的建議?

    王先慶:為了真正將廣州建設成為現代化大商都,政府各部門應從戰略高度加以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目標計劃,樹立商都意識,各部門都要為塑造商都形象和繁忙商業各盡其責,對于那些違背商業規律和阻礙廣州大商都建設的部門計劃和規章加以改進、完善甚至要清除。從工商部門的名稱登記、交警部門的交通管制到城建中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應考慮如何有利于商業的發展。

    核心觀點

    每年全世界上百萬人來參加廣交會,卻不知道去哪里買東西,因為周邊沒有配套的大型購物中心,也沒有休閑中心,而購物、休閑往往能給城市的商業帶來巨大的利益。

    在廣州這么一個有著良好商業氛圍的城市,放棄發展現代服務業是非常錯誤的。如果從決策面上來講,這是對決策的無知,對經濟走向的無知。

    當上海正在研究如何將第二產業盡可能地轉移到市外甚至外省并打造商貿中心的時候,廣州卻還沉醉于“工業強市”的情結中不能自拔。

相關閱讀

国产私拍大尺度在线视频_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_精品中文字幕无码_91伊人久久大香线蕉